|
她,3岁半登台演出,成为六安小童星; 她,12岁时远赴北京求学 她,18岁时,在俄罗斯普希金大厅表演歌剧,感动全场 有个女孩,揣着梦想一路高歌
来源:六安新周报
六安有个叫张月的女孩,3岁半登台演出,成本土小童星。 12岁背井离乡,赴北京求学,堵3小时车,上30分钟课。 18岁在俄罗斯普希金大厅表演歌剧,感动全场。 今年9月,作为全国8个幸运儿之一,她将步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女高音专业学习。 说是幸运,只有了解的人才知道成功背后她付出的努力。 从小拿奖拿到手软 可能受父母影响,从小张月就爱唱歌。 母亲杨丽说,发现她的音乐天赋是在三岁半。 张月参加幼儿园的庆六一演出,一支印度舞《丽达之歌》跳的惟妙惟肖,让现场的所有人为之折服。 从那之后,杨丽夫妇开始加强对张月的艺术培养。 让她学习钢琴,带着她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 那时张月,获得了很多荣誉,拿奖拿到手软。 2002年,参加安徽卫视当红节目《超级大赢家》获擂主宝座。 200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少儿艺术电视大赛获银奖。 2006年,荣获第七届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 2007年,荣获市“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一等奖。 异地求学,她吃得苦中苦 为让张月在艺术道路上能走的更远,2002年,张月求师于当时就职合肥少年宫的著名声乐老师郭萍。 从那以后,每个星期天,母亲就陪着她,坐客车去合肥上课,风雨无阻。 通常是早上七点左右就要出发,赶到合肥少年宫,上一节声乐课、一节舞蹈课,顾不上休息,又得赶着往家奔。 基本上,回程的路上,张月都是一上车,就趴在妈妈的腿上睡着了。 12岁那年,张月一个人拖着行李,来到了北京一所普通的音乐学校,开始了寄宿生的生活。 第一次离开父母,她很不适应,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去食堂打饭,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的一双手。 刚开始,张月经常因为想家掉眼泪。 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期间, 张月报名参加了专业补习班。 每天,要坐车去老师家上课,通常是中午1点多出门,晚上七点多才能回家,上半小时课,花在路上时间要三四个小时。 “尤其是冬天时,我们都是一对一教学,前面的学生没出来,你还不能进老师家,只能在门口等着,冻死了。”张月说。 2010年,张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歌剧系。 自此,她进入了更加专业,也更加辛苦的求学路。 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张月每天要保证6到8个小时练习声乐、形体,还要抽出时间学习钢琴、架子鼓等。 每逢假期周末,别的孩子都相约出去玩,她却仍然待在琴房练琴、演唱。 张月的恩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老师阎峰,对她格外器重。 他总喜欢把张月留到最后一个来教课,拿他的话来说,就是“对着张月上课,特别轻松,她能领会你所说的每一个意思,把她放在最后一个,之前教课所受的累,就被她全部化解了,这样,我也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下课回家了。” 2011年,俄罗斯著名歌剧导演马克·西姆来附中上课,张月以一曲《Pace,pace》边唱边演,感动了全场,马克·西姆对张月的带队老师说,祝贺你有一个好学生。 随后,张月受邀代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普希金音乐厅演出。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她成为幸运儿 中央音乐学院,是张月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从今年2月的音乐专业面试,到今年6月参加全国高考,层层筛选,一路走来,张月最终从全国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成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女高音专业,成为全国8个幸运儿之一。 未来是什么样子?她说,想继续念书,争取考上研究生,去国外进修专业课。 很多人都说,这么优秀的孩子,以后就是响当当的明星了。 对于明星这条路,杨丽不赞成,她说,再好的明星,也有人不喜欢,而且流言蜚语太多,对孩子压力太大。 她不希望张月走这条路,希望她能当个音乐老师,安安稳稳过日子。 张月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说,当老师,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教书育人,远离喧嚣,比较符合她想象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