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在今年9月18日,听到了“突如其来”的警报声,请不要惊慌失措。
因为每年的“九一八”,六安的防空警报都会按时响起。
这一天,这几声警报,既是为了不忘“国耻”,也是为了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同时,也是在检验防空警报器的性能。
9月11日,记者走进六安人防的指挥控制中心、指挥通信车,走近六安的防空警报点和警报器,带你提前去探秘。
9月18日,六安全城响警报
40多个防空警报器 在哪里?为啥响?怎么响?
本报记者带你去探秘
来源:六安新周报
市人防办副主任连虎说,今年的9月18日,我市不但要拉响警报,还有一场大型的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的“主战场”设在皖西中学。
不但有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中学生地震紧急疏散逃生演练,还有人防医疗应急救护演练等。
人防控制中心:全城警报 一键操作
走进人防控制中心控制室,在现代化的操作台上,全市的防空警报实现统一的集中控制发放。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在电脑上对应选择相关警报点,进行警报和语音广播。”六安市人防办信息保障中心主任郭庆安说。
9月18日那天,工作人员通过电脑鼠标,选中分布在六安市区各地的40多处警报器,点击发送窗口,信号从人防控制中心发出了。
然后通过设在市中心制高点上面的中转站,将信号转送到各个警报器。
9月18日,9点18分预警警报拉响;9点28分,空袭警报拉响;9点38分,解警警报拉响。
预警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三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三分钟。
解警长鸣3分钟。
届时,皖西中学的学生还会配合警报进行逃生、疏散、医疗救护等演练。
假如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市民在听到防空警报拉响时,可以立即进入就近的地下停车场或者防空洞。
目前,我市所有地下人防工程,都在醒目位置设有指示牌,一目了然。
防空警报器:巨大扩音器 顺风传千里
郭庆安说,目前六安城区大约有40多个防空警报器,遍布六安城区,主要集中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
随着六安城区的不断扩大,警报器也在逐渐增加。
现在使用的警报器分为电声和电动两种。
电声警报器,类似于音响功放,播放的是数字声音警报,警报的覆盖半径在1200米左右。
电动警报器,是较老式的警报器,发出的是物理警报,覆盖半径在700米左右。
有时受气候、风速等影响,警报声的实际覆盖半径,还会更远。
为了一睹警报器的庐山真面目,郭庆安带记者来到了其中的两个警报器分布点: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和皖西学院东校区。
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教学楼屋顶,记者看见了传说中的电声警报器,如同我们常见的大喇叭。
为了增强扩音效果,四个大喇叭捆绑在一起,东南西北各自为战。
工作人员现场调试了设备,接通了市人防指挥中心的操控室,进行了试鸣。
“呜呜呜……”巨大的刺耳声音,让记者忍不住握住了耳朵。
“这还不是最大的声音,9月18日当天,拉响警报后,这屋顶上是不能站人的。”郭庆安说。
在皖西学院东校区的教学楼屋顶上,一个铁架子上放着一个电动警报器,远看有点像小型飞碟。
郭庆安指着警报器说,下面是一个电机,上面是叶轮。
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与空气产生摩擦,从而产生声音。
关闭电源后,电机停止运转,叶轮自动闭合。
人防指挥通信车:六大通信手段 总有一个保持通话
人防指挥通信车,和日常见到的电视台转播车外形差不多,车顶有一个天线和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带红外线的摄像头。
当发生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时,人防指挥通信车可以开到事发现场,实时将现场图像传回指挥部。
车内分驾驶区、设备操作区、指挥区。
车后壁上布满了控制器,中间嵌入了一台电脑显示器。
显示器后面是发电机和电缆,能够实现不间断供电。
各种通信、通讯设备,如卫星、微波、短波、超短波、3G、海事卫星电话等,应有尽有。
无论是声音和图像,都能及时与外界保持联系和互动。
无论身处何地,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保证至少有一种通信手段可以保持通话。
在有些山区等地段,当通信车开不进去时,车上还配备了全频道多功能指挥调度系统的“单兵装备”。
工作人员可以背着“单兵装备”,徒步传递现场声音和图像。
随后,郭庆安还向记者展示了车顶摄像头的威力。
当时,通信车位于六安市政务中心门前,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记者通过车内液晶显示屏,可以清晰的看见312国道边上广告牌上的文字。
能采集到1000米以内的图像,有时天气晴好,还会看得更远。
9月18日,皖西中学应急演练的指挥部,就设在通信指挥车上。
车上不仅设有小型会议桌,还有摄像、视频设备,可实现与固定指挥中心以及其他指挥场所的双向联系。
当天演练的现场画面,都靠它实时传到指挥中心,和省人防办进行互动。
■小科普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
短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波长在50米~10米之间,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
超短波通信:利用 1米~10米波长的电磁波进行视距传输。
3G通信: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使用波长在0.1毫米至1米之间的电磁波进行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
海事卫星通信: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全球(除南北极区外)、全时、稳定、大容量和自动通信等显著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