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6450
  • 回复2

[城事] 冬天里的故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天里的故事(一)
  六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换来好日子。他们没有专业技术,风里来雨里去,为养家糊口艰难地奔波着。
       他们有的要从凌晨两点开始忙碌,有的要忙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休息,他们的睡眠时间有时一天只有4个小时。但他们为了生活,依然选择在冬日严寒中坚守,用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
       近日,记者走上街头,走近他们,感知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感悟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凌晨2点直到上午11点多
老夫妻为早点摊做豆浆送豆浆


       六安城区人民西路,每天凌晨2、3点钟,一对夫妇就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做豆浆。因为他们做的豆浆纯正、汁浓,在城区挺畅销,生意也算红火。
       黄师傅,今年60岁,十年前,黄师傅下岗了,为谋生活,他开过修理店、做过大排档,可因没有什么经验,生意没有起色。
       几年后,老伴也退休了,夫妇俩没了生活来源。考虑到自己身体还比较硬朗,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两人商量着学做豆浆。
       学会了做豆浆,夫妻两人便开始向各个早点摊免费送一两杯豆浆试卖。一个星期后,就有不少摊主打电话要求续订, 到现在为止,城区已有20家早点摊的豆浆,来自这夫妇俩的双手。

2个小时送完300杯豆浆
       凌晨2点钟,老两口准时起床,开始紧张的煮豆、烧水、搅拌、装杯,然后再把包装好的豆浆,摆放到20个保温箱中,足有300多杯。
       随后,黄师傅把一箱箱装满豆浆的保温箱,搬到院子外一辆三轮车上,码放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准备好这些,黄师傅看了一下时间,已是5点。还没来得及吃一口早点,就骑车送货去了。
       天刚蒙蒙亮,黄师傅的身影就穿梭在城区大街小巷里,这时已有不少老顾客等在早点摊旁。
      “黄师傅,就等你了,我来帮你。”一位早点摊主急忙卸货。“别急一个一个来,都有。”黄师傅说。
       6点半左右,黄师傅送完最后一家货后,才在附近的早点铺休息片刻,喝了碗稀饭后,又蹬着三轮车回家了。
       到家后,黄师傅洗了把脸,回房间睡了一会。“他太累了,等会还要起来,把箱子收回来。”老伴心疼的说道。
       一个半小时后,黄师傅蹬着三轮又出门了,收完所有保温箱后,已是上午11点了,这时黄师傅的老伴已准时等在门口,一阵清脆的铃声,黄师傅骑车回来了。

一杯豆浆赚3毛 但知足了
      “一天要榨20多斤黄豆,一天最多能卖300杯左右,学生开学时生意好些,现在物价高了,生意不好做了,我们一杯卖一块两毛钱,去掉成本,其实只能挣3毛钱左右。”
       黄师傅告诉记者,“虽然看着一杯豆浆不起眼,但我们每天要花费十三四个小时来忙活。除了挑豆子、煮豆子、榨豆浆、包装、送货,清洗豆浆机和高压锅也是件很麻烦的事,你看我的手指甲都没长出来过,天天不止一遍的洗这些东西。”
       “今天卖了200多杯,还有十几杯没卖,剩下的这些都要扔掉。现在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虽然不多,但这是辛劳赚来的,心里踏实,也够我们老两口花了,知足了。”黄师傅对记者说道。
                                 
早4点半晚12点半
小夫妻摆摊卖鸡蛋饼

       六安春江公寓小区门口,每天早上6点多钟,会准时出现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骑着一辆三轮车摆摊卖鸡蛋饼,到上午10点多收摊,下午4点多,他又和妻子一起出来摆摊,不但卖鸡蛋饼还卖炒面、炒饭等,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
       这样的日子,他们一起坚持了两年,他叫李照,她叫朱春燕,两人今年都是28岁,他们觉得两个人一起吃苦打拼的日子,同样很甜蜜。
       李照原来在济南当兵,在部队里他就负责做饭,2010年退伍回来后,就想自己创业,于是便和朱春燕摆起了小摊。
上午做的最后一张鸡蛋饼 是自己的早饭
       12月7日早上4点半,李照和朱春燕还是和往常一样准点起床,简单洗漱后,他们开始分工行动。李照开始整理出摊工具,朱春燕开始磨面做面皮。
       6点20分,李照从家里出发。6点40分左右,李照已经在小区门口摆好了摊,当时室外气温在零度左右,还吹着寒风。李照索性把遮阳伞横着放挡着风,可即使这样,还是挡不住寒冷。
       10分钟后,李照迎来了第一个客人。“给我来个鸡蛋饼加火腿。”只见李照很麻利地将面皮铺上,将火腿肠切开放锅上。再将一个鸡蛋打入碗中,放了三大勺韭菜,快速搅拌后摊入面皮。
       两分钟后,一个香喷喷的鸡蛋饼出锅交给了顾客,李照也收获了今天第一个3块钱。“我的鸡蛋饼最低两块五,看需要加什么东西,价钱也不一样。”
       李照说,如今面粉、鸡蛋都在涨价,但他的鸡蛋饼一直没涨,虽然利润少了,但顾客却冲着诚信和口碑多了起来。
       上午9点40分,小区对面的大学生下课了,来了一大群学生来买鸡蛋饼。李照一口气在一个锅上摊了8张鸡蛋饼。学生们还冻得瑟瑟发抖,记者拿相机的手还不时往兜里揣,可李照此时已经忙得满头大汗。
       连收钱找钱都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钱放在那就行了,找多少自己拿吧。”
       李照说,在学生开学的时候,他一天最多能卖出近200张鸡蛋饼,平时最多也能卖掉100多张鸡蛋饼。
       10点10分了,李照做完了上午最后一张鸡蛋饼,却是自己今天的早饭。“一直忙,都没时间吃。”

晚上11点多收摊后去采购食材 只能睡4个小时
       下午4点钟,李照和朱春燕各骑着一辆三轮车,还在原地支起了两个摊,一个还是卖鸡蛋饼和白吉馍,另一个则是卖炒面和炒饭。
       下午5点20分,李照夫妇迎来了下午第一个人流高峰,成群的学生扎堆他们两个摊。“胖哥,给我来份炒面,多放点火腿肠。”“嫂子,帮我们热两个白吉馍。”
       李照和学生们的关系,虽然只是一张鸡蛋饼、一份炒面的联系,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有时一些学生生活费困难了,李照都会先让他们欠账,等他们有钱了再一起结算,有时学生们要过生日,李照都会无偿地帮助他们和面、准备食材,让他们自己包饺子,有时学生们想去野炊,他也会友情赞助炊具。
       所以,他在学生们中间,永远是那个笑容憨厚、待人热情的“胖哥”。
       晚上收摊以后,李照和朱春燕有时还要去南门菜市场采购原料,回家以后还要把第二天做白吉馍要用的卤肉和卤鸡蛋炖上,一直小火炖到第二天清晨。这样一来,他们每天晚上的休息时间实际只有4个小时左右。
      “最辛苦的还是我老婆,她要忙里忙外。”李照说,去年夏天,朱春燕在怀孕的时候还和他一起出摊,风吹日晒导致羊水减少,住了几天院。
       李照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赚钱,然后租个门面房做早点生意,让一家人过上安定的生活。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2-12-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生活是够辛苦的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好讨论一下,真不错












饰品店加盟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