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安城区百大金商都的钟表专柜旁,有一张不到一平米的桌子,桌上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具,旁边还有一盏台灯……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就是修表师傅胡国进每天工作的地方。
胡国进今年35岁,老家在湖北襄阳,15岁就跟着老师傅学手艺了,那时候刚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年纪太小不能出去打工,想学个手艺。正巧有个表哥在学修手表,就一起去做了修表工。没想到这一做,就是整整20个年头。
用心修好每一块手表
年少学艺至今,修表占据了胡国进的大半生活。靠着这门手艺,胡国进娶妻成家,还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每天早上9点半,胡国进准时来到商场,第一件事就是把工具箱里的工具都拿出来仔细检查,用磨刀石磨快,用布擦干净,“这些都是我吃饭的家伙,平时要保养好了,不能临阵磨枪。”
刚检查完工具,就有顾客拿着一只手表过来:“师傅,我这表最近走得不太准,你看看是怎么回事?”胡国进接过表,打开后盖,用小钳子拨了拨内部零件,说:“零件用太久,有点钝了,上点润滑油就好,你先放这修,明天来取吧。”
准备好工具,胡国进拿起一个圆柱形放大镜,佩戴在眼睛上,想看清手表里的微观世界,全靠它。
胡国进将拆下来的小零件,都放在一个半圆的透明罩子里,一来不容易丢,二来也防止落灰。
“手表里的零件最怕落灰,哪怕一点灰都会影响手表正常工作。”胡国进一边用小镊子夹着干净的布条擦拭手表,一边说。
忙的时候一天能修7、8块手表,有名牌手表,也有普通手表,修理的原理和过程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修名表时所担的风险更大一些。
但对胡国进来说,名表也好,普通表也罢,修理时都要非常细心,对每块表都需要一视同仁,用心去修理。
修补“时间”20年,有窘迫,有风光
晚上下班前,胡国进再次检查了工具,确认无误后,收进工具箱,这才从座位上站起来,揉了揉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而有些酸痛的后颈,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日复一日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圈子小,在别人眼里,这样的日子简直太枯燥了。
“为了生活,没办法啊,”胡国进说:“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初没和师傅学手艺,现在自己会是什么样。打工都要看学历的,像我才初中文凭,人又瘦,去做苦力恐怕人家还嫌我呢。”
说起自己的师傅,胡国进可是充满感激,直到现在,他每年有空都还会去看望师傅。
“九几年这行还是挺吃香的,做学徒时,每月都能挣三四百,在那个年代已经算不错的收入了。”
但是2000年后,手机的普及给手表行业带来不小冲击,买手表的人少了,修手表的人就更少了,师傅店面的客流量减少了一半,师徒们度过了一段窘迫的日子。
那时好多这个行业的人都被迫转行了,我和师兄弟们也常常聊天,说这个行业没啥前景,还不如转行干别的。
但师傅说,低迷是暂时的,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表肯定会被重新重视起来。
到了2005年,果然像师傅说的那样,行业开始慢慢回暖,师傅的话都一一应验。
“困难的时候都坚持下来,现在就更没理由不去坚持,我也没别的技能,唯一的手艺更不能丢了,养家糊口可全靠它呢。”
现在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固定收入,虽然生活比以前好了,但胡国进还是有遗憾的地方,“因为工作不能陪在家人身边,其实挺愧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以后能回老家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