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城市生活
›
游山玩水
›
重返剑桥(1):涛声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358
回复
0
重返剑桥(1):涛声依
[复制链接]
四月一日君
四月一日君
当前离线
积分
6856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3-8-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次去英国时,在剑桥的丘吉尔学院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培训课程,剑桥大学的所有头头脑脑直至部门负责人,悉数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尽管曾经住在剑桥一周,校方也专门组织了几个著名学院的参观,比如国王学院,圣三一学院,女王学院,圣约翰学院,可能是因为课程安排比较紧,也可能因为当时是在冬季,除了剑桥如雷贯耳的名气和气势恢宏的建筑,以及剑桥大学女校长的谦和外,其他的印象似乎都比较模糊。数年后重返剑桥,还是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期待和情怀。
8月的剑桥,正好是学生假期。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显然鲜有行色匆匆低头沉思的学子,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整个剑桥俨然一著名旅游胜地。从游人充满敬意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剑桥的无比崇敬之情,真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也许是剑桥的一贯作风,大多数学院是大门紧闭,谢绝一切游人入内,有些学院即使允许游人入内参观,也要购票。这让我想起了国内关于北大清华是否应该敞开大门供全国人民参观游览的争论,主张开门迎客的人认为,北大清华是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的学校,也就是说北大清华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作为纳税人,大家理所应当自由出入。可是,剑桥大学也是公立学校,也是国家财政拨款,但剑桥毫不客气的对纳税人说:NO WAY,甚至连草坪都不允许游人进入踩踏。不知道英国百姓是否也是义愤填膺,大加达茷,也不知道英国的媒体是否也是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我们到达剑桥时已经是下午快四点,有经验的陪同告诉我们,如果抓紧时间,可以赶到唯一对外开放的圣约翰学院看看,再晚一点就关门了。由于我们的车停在王后路上,在那几个著名学院的后门位置,我们又想抄近路,因此,只能从后门进入圣约翰学院。圣约翰学院的后门没有任何人看守,我们没有买票就直接进去了,心中实在忐忑,这不应该是君子所为。参观结束,我们从前门离开时本想补票,门卫居然善意的一笑给免了,感激之余实在觉得惭愧。
国王学院直接了当表明谢绝参观,门口还有门卫把守,只不过,这些保安比较文明。
克莱尔学院是剑桥第二古老的学院,曾经获得爱德华一世的外孙女克莱尔.伊丽莎白的资助,其后花园是最有名的。这个学院的学生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
圣三一学院。从这里可以走到学院的后面。
圣三一学院紧邻的克莱尔学院。
著名的剑河穿过圣三一学院的后花园而过。
走进这桩建筑的大门便可以进入圣三一学院。正在大家照相正酣的时候,出来了两个很酷的保安,原来有人不自觉中误如草坪,保安是出来警告的。
圣约翰学院建筑之一。
站在这座桥上,可以近距离观看叹息桥,穿过这座桥,即可进入圣约翰学院的后门。
著名的叹息桥。
连接第三庭院与新庭院的叹息桥(原名新桥),由于其造型与威尼斯的叹息桥相似而得名。
穿过这道不太起眼的旁门左道,我们顺利进入了圣约翰学院。
圣约翰学院是剑桥大学第二大学院,学生人数仅次于三一学院,学院的创办人是王太后玛格丽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女士。
学院原来是13世纪时修建的剑桥圣约翰医院,到16世纪初时医院已经破旧不堪。罗彻斯特主教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于是向亨利七世的母亲、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创办人玛格丽特·博福特女士建议在医院的原址上兴建一所新的学院,获得其允诺。1509年博福特在学院的蓝图还未规划好之前就去世了,费舍尔之后又花了2年时间才取得国王和大主教对学院的支持,并最终于1511年4月9日创办了这所圣约翰学院。
圣约翰书院的建筑十分宏伟壮观,共拥有5个庭院,其中以1589年始建的第二庭院最为闻名,被誉为是“英格兰最漂亮的都铎式庭院”。传说中这里也是17世纪英格兰与法国签署和平条约的地方,也促成了查尔斯一世与他的法国王后的联姻。
学院老图书馆建立于1624年,经费由林肯主教约翰·威廉姆斯捐增,图书馆的窗户直接面对着剑河。而圣约翰学院最著名的一座桥是连接第三庭院与新庭院的叹息桥(原名新桥),由于其造型与威尼斯的叹息桥相似而得名。
我们由第三庭院进入,依次参观了第二、第一庭院,新庭院没有时间也就免了。好在上次去的时候还亲自穿过叹息桥造访过新庭院,也就没有太多遗憾。由于没有购买门票从后门溜进去的,生怕有人盘问,根本没有静心驻足参观。草草照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从旁门进,从正门出。
街道上的游人之多,出乎意料。谁说只有中国人对北大清华趋之若鹜?对世界名校的向往,应该是世界人的共识,只是中国人的有些做法更加极端而已。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