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枫泾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枫泾镇内的界河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分界之河,枫泾由于地跨吴越两界,素有吴越古镇的美名,又称为“吴越名镇”、“吴跟越角”。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正式建镇,谓白牛镇。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无数状元进士之才。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间以两层专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之一,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古镇人文荟萃,商旅云集,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