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底,在位于合肥市政务区平安大厦内,一家名为中国商业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商盟)的公司风光开业,然而好景不长,这家公司在当年的9月便仓皇搬离。后经调查证实,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存款达600余万元。今天,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根源:合肥女子赴南京考察引进商业项目 王某在合肥经商多年,经营有银环大酒店、银环连锁超市等,生意本做的风生水起,2010年,她经朋友介绍去南京考察了中国商盟项目,在对该项目进行一段时间考察了解后,她便斥资150万元一举拿下该项目在合肥市级总代理权。 此后,王某利用自己在合肥有经营场所的便利以及多年从商积攒下的人气,几乎每周都在自己经营的超市、酒店等场所进行多场投资推介会,到处游说有投资意向的人,千方百计地吸引投资商。 据向受害人了解,该公司宣称其经营范围为电子商务,要求他们投资13000元(后涨到15000元)成为联盟商家,在店铺内放置一台中国商盟提供的广告机,每月可稳定获得不低于200元的广告费收入,期限10年,或投资26000元(后涨到30000元)成为区级代理商,即可在10年内每月获取所代理区域的消费积分提成,广告费总额的分红等。 “开始时还有门槛,他们还要求有营业执照、必须有店面、法人才能签合同什么的,到最后只要交钱就可以成为代理商,也根本不再发放广告机。”受害者张女士说到。 数据:1年不到非法吸储600多万 王某虽为合肥市级代理商,但是在中国商盟公司的实际运作上,并没有多大的控制权,而做的最多的是为大头目做好招投的后勤服务工作,此时,大头目汪某仍身处南京。从2011年底至2012年夏天,大头目汪某及其女友常某以名下多家公司的名义,与合肥地区的张女士等120余人达成协议,收取加盟费、代理费计612万余元。也有少部分受害者来自江苏、上海等其他省市。 中国商盟公司在收取了大量的代理费用之后,并没有把钱都用在公司业务的开拓上,原来宣传的项目几乎都未开展,后期,甚至连广告机也都未发放给代理商,因此该公司的运作机制上,并没有其他的利润来源,只能用后期收取的加盟代理费支付前期客户的分红,直到2012年9月定期的返利突然终止,大头目汪某失踪,众人才陡然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荒唐:初中学历保险业务员摇身变讲师 当时一同前往南京考察的还有王某的同乡黄某,那时,黄某还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因每天面对各种客户推销保险,练就了一副好口才,王某便把自己这位同乡推荐给了大头目汪某,就这样,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保险业务员,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投资推介会的讲师。 仅有一个讲师的头衔,在汪某等人看来还远远不够,还要想办法为其加大量级,因此,便任命黄某为中国商盟的副总裁,之后,黄某每次便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亲自讲解投资事项,事实证明,这进一步迷惑了众多不明真相的受害人,加强了推介会的宣传效果。 但黄某毕竟只有初中学历,口才虽好,在文笔上未必就很出众,所以,每次黄某在投资推介会上的宣讲稿件,都是由汪某等人精心策划、撰写后交到黄某手里,黄某便拿着已经写好的稿件,对前来考察的人强力推销,据黄某在庭上交代,去听她讲课的,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期间,对其宣讲的内容提出异议的并不多见。 现状:大头目及女友已被网上追逃 2012年9月,中国商盟公司仓皇搬离平安大厦,大头目不知去向,骗局开始败露,之后,合肥共有120多名受害人陆续报案,共涉及金额6122200元,除去已返利的1513408.7元,直接损失数额计4608791.3元。 事发已经一年多,代理商已经归案受审,但公司的主要责任人,六安籍大头目汪某仍在逃。其女友常某也不知所踪。从现在已知的情况看,汪某的骗局至少涉及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每地都有大量的投资者被骗。 纵观大头目汪某的骗局轨迹,可以发现,其最先于2009年3月在香港注册了中国商业联盟有限公司,5月又在江苏注册了江苏鸿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来,经人介绍认识合肥女子王某,为了更好包装在合肥的行骗,又相继成立安徽商盟公司和安徽兴商电子科技公司。 就在即将东窗事发时,汪某仍以公司已获得上海一知名大型公司投资,将合肥部分代理商的合同和付款凭证收回,转换成和上海一公司的协议。上当受骗的人们,连最后的交款凭证也被骗了回去。 经过今天的法庭审理,此案涉及合肥代理商王某和讲师黄某的部分已基本清晰,但本案并未当庭宣判,另据悉,目前在逃的大头目汪某和常某两人已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