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546
  • 回复0

[六安事儿] 中国工业报:六安,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达到500亿元增长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规划,把安徽六安纳入规划范围,给予了老区发展大力支持;中央领导先后亲临六安视察指导,对老区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给予了老区人民特别的厚爱和极大的鼓舞。六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求发展,开创了实力六安建设的新局面。

  3月末,中国工业报记者专程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采访了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

  抢抓战略机遇 加速跨越崛起

  在谈到六安市今后四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时,孙云飞说,今后四年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加速跨越崛起、建设幸福六安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把握“四化同步”战略部署,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致力提速增效、争先进位,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更加注重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改善民计民生,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加快幸福六安建设进程。

  推进实力六安建设。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0亿元,年均增长13%。

  推进活力六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汇聚,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到2017年,全市到位内资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2%。

  推进魅力六安建设。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5%。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进和谐六安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区域、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推进幸福六安建设。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17年分别达到3.12万元、1.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12%,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打造六安经济升级版

  孙云飞说,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四年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打造六安经济升级版。坚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举中国梦精神旗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六安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山青、水净、天蓝、气爽的人居环境。

  扩大有效投入

  在谈到2014年工作时,孙云飞指出,2014年是奋力冲刺“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以市重点项目“253工程”为抓手,着力增加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带动产业升级;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制定产业指导目录,着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金融普惠年”活动。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集约发展。进一步完善开发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定位,突出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彰显各自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扩大有效投入,启动实施千亿工业项目投资计划,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促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骨干企业项目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优势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兼并重组、扩大产能、股改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达到50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00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2户;加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引导龙头企业建立以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为重点的创新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以购买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立足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新培育创新型企业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进一步落实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筹建六安大学科技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实现发明专利申请800件以上、授权100件以上。研究编制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增长14%;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df888.biz df888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