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晨5时,街道两边的商铺、店家都还没有开门,小城霍山这会儿仍沉睡在黎明前的静谧里。薄薄的晨曦中,一阵“唰、唰”的扫地声隐约传来,一位老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街面清扫。
他,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原本高大的身板在长年的躬身劳作下已经佝偻。干活时神情专注严肃,但一开口说话,那经常眯着的双眼便笑成了一条缝。谁能想到,这个其貌不扬、整天只知道埋头捡扫垃圾的老汉,竟是一位省劳动模范、“六安好人”呢?
感恩生活
他叫沈明高,今年64岁,霍山县城管局环卫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他 30年如一日,以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一线道路清扫工作。先后获得省模范文明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县“十佳环卫工人”、县“环卫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被誉为“环卫战线上的老黄牛”、“社区美容师”,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沈劳模”。
“我是1951年出生的,今年 64了!”沈老的笑声很能感染人。“1986年,我到县环保站工作,如今也快30年了。现在我已经退休了,这儿的商户们还要留我多干几年,环卫所又把我返聘回来。还不是现在党的政策好嘛,我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比起年轻时吃的苦,现在的工作哪算什么。”
“我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过得还不错。老伴现在在南潭苑做家政,每月也有1000多块钱收入。我们老俩口在万象城按揭买了房子,再干个五、六年,也就能把房贷都还上了。人一辈子得知道感恩,我二三十年都在这一条街道工作,看着霍山一年年大变样,感觉这好日子也活得越来越有盼头了。”说起往后的日子,沈老满怀憧憬。
“名利都不重要”
笔者一边看着沈老从箱底拿出的厚厚一撂获奖证书,一边问沈老:“您所获得的每一份荣誉都是您辛勤劳动的结果,您干嘛不要啊?听说您连过年给你的500元慰问金也退了?您和老伴日子也并不宽裕啊!”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放在旧社会,那就是一个扫大街的。党和政府给我的荣誉和照顾已经够多了。那些奖励啥的,还是多给那些年轻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毕竟,环卫工作还得靠他们来接班。我算是正式工,工资已经够花了,那些临时环卫工,有的人还要供孩子上学,他们比我困难,拿去慰问他们吧!”沈老的回答平淡朴实。
“沈老每天送垃圾到中转站,都会主动帮忙给清运车上垃圾,全所每天都是他最后一个走的,给他点补助他从来不要。所里出钱找人清理街道上的小广告‘牛皮癣’,他也不要钱。”但所长在旁边说。
“那是我的本职工作,本来就应该要干好的,哪能另外再要钱?”沈老谦虚地说,“干哪一行都要讲个职业道德,至于名啊利的,那些都是虚的,不重要。”
30年的坚守
沈老负责的片区,原本是霍山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居住拥挤混杂、市政设施落后,保洁任务重、压力大,是环卫工人公认的最难清扫管理的路段,而沈老自接手这一片的环卫工作以来,已经连续干了十几年了。每次路段保洁评比,无论是单位打分还是居民反映,他的得分都是最高。因为有他,老城区虽然破旧,但一直保持着干净整洁,居民老少也都感到很舒适、很惬意,比别处多一份温馨。
“沈老您一年干到头,365天不能请一天假,生病了也要坚持,这种坚持,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 30年。您累吗?”笔者在心中为他叫苦。
“我是真没觉得累,反而很喜欢这份工作的。霍山又在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做一点点小贡献,心里面也挺高兴的。要说累吧,那是不懂我们环卫这一行的诀窍。比如说上锹,不懂经的人累了半天,看着把车子装满了,却只拉了一点点。我上锹装的车,总是先重后轻,边装填边捣实,总要比别人多装一半,省力省工,又省油钱,看着是小事,长年累月下来,就能节约不小一笔开销。”
县城管局长朱昌才算了一笔账:“沈明高负责100多米路段的卫生保洁,每天上下两层楼来回地捡扫垃圾,一天至少要走将近10里路;每天最少要收集3板车、千把斤垃圾,还要自己拉着送到中转站,来回三趟又是将近20里路。沈明高是我们环卫战线的典型,但他不是一个特例。我们县有300多名像沈明高一样的环卫工人,一天要清理150吨垃圾,全年下来就是将近6000吨!正是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县在卫生方面的一系列荣誉。可以说,我们县的‘全国卫生县城’称号,就是沈明高这样的环卫工人用小车推出来的、用扫帚扫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