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157
  • 回复1

[六安事儿] 金寨男子踏遍大别山村村寨寨“寻根”农耕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40612084709.png





QQ截图20140612084717.png

   


      石碾子、绣花鞋、七星灯、雕花木床,各种老农具……整整堆了三层楼。昨日,当记者走进金寨居民漆威家中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犹如走进了一座民间博物馆。26年前,漆威开始着手搜集保护这些民间文化遗存,他没有稳定收入,多年来走遍了大别山的村村寨寨,几乎倾家荡产,进而积劳成疾,其中甘苦难以尽述。 皖鄂交界处“抢”回大碾槽



  今年51岁的漆威,家住金寨斑竹园镇漆店村,曾在当地乡镇工作,2004年精简人员时下岗。早在1988年就开始收藏,他的收藏很特别,他钟情于代表农耕文化的民间老物件,而且只收不卖,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抢救,因为这些东西正在走向消亡。



  漆威指着一口两米多长的碾槽告诉记者,通常石碾子以圆形居多,使用时用牲口拉,而这个碾子外形像一个小船,这是以前穷人家买不起牛,槽内放一个穿木柄的石磙,两个人各站一边,同时用力推动石磙在槽内来回滚动给稻子脱壳,这种罕见的碾槽真实反映了历史上大别山区贫民的生活状态。“在皖鄂交界处的长岭关深山里,我抢回了这个碾槽”,漆威说,这家主人要价3800元,双方谈妥之后的几天,突然两个外地人来到这户人家,出价6000元要买碾槽,他听说后借了5000元立即赶了过去,主人感动于他的虔诚,还是按3800元卖给了他,他雇了8个人将这个碾槽搬运下山。随后,这两个外地人跟随到漆威家,出价8000元购买,被漆威拒绝。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4-6-1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记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