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会员之家
›
社会万象
›
家长过度满足孩子要求不利于孩子追求成功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722
回复
0
家长过度满足孩子要求不利于孩子追求成功
[复制链接]
六安家教吧
六安家教吧
当前离线
积分
299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4-9-4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从玩具的数量上说,现在的孩子的确是比他们的父辈幸福很多,各种各样品牌纷繁、玩法各异的玩具晃得人睁不开眼,甚至家中还有专为收敛玩具而准备的“玩具屋”。父母不仅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而且很多时候还“主动”为孩子提供充足甚至过剩的物质条件。家里“玩腻”的玩具越来越多,老爸老妈的荷包越来越瘪,大人却笑着安慰自己说:孩子喜欢就好。可越来越多的
家长
却发现,哪怕是收到价格昂贵的玩具、参加国际游学,孩子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其实物以稀为贵,幸福感和内心的渴望成正比,适当吊一吊孩子的胃口,能让他们在等待中学会满足、体会幸福。
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求也应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在物质
生活
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给孩子太多满足已是司空见惯了。某位幼儿园
老师
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一天有个孩子带了一个遥控玩具来,转天班里七八成的孩子都有了这个玩具,
老师
还挺纳闷,晚上五点半才放学,就是说这是家长们连夜购买的啊。果不其然,原来头一天晚上放学时,家长们在自家孩子的指点下都在围观玩具,还向人家家长取经,询问哪里购得,当得知“98元,天塔边儿就卖”以后,众多家长立刻驱车购买。可令幼儿园老师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没过一周,这98元的抢手玩具已经不招孩子们的“待见”,早玩够扔一边了。
这样的事情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可以说“他们指东父母不打西”,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们是有求必应,甚至是“不求也应”, 即使这样,也有很多父母迷茫地表示:“我这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为什么感觉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不仅是玩具零食宠着,就连
上课
外班,家长有时也是对孩子过度满足。有的五六岁的孩子刚说了两句自己喜欢画画,转天父母就去报个绘画初级班,男孩子喜欢“舞刀弄枪”,家长又立马报个跆拳道儿童班。可往往没上几次课,孩子就没了兴致,嚷嚷着不学了。这时候,要不就是家长妥协,尊重孩子意愿,不再去学,只不过那学费也打了水漂儿,要不然就是孩子妥协,在大人的“威逼利诱”下不情愿地学着那使他厌倦的兴趣班。
什么都不缺的孩子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快乐,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家长心里,“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有条件要满足孩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孩子。”
记得十几年以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还是稀罕物件时,多少家长只买一份洋快餐,孩子吃着,自己看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小小愿望,又不至于花费太多钱。现如今,虽说大部分城市中的家长不会再为了一顿洋快餐而“苦着自己,乐了孩子”,但在其它需要“花大钱”的事情上,依然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出国留学费用颇高,动辄数十万的挑费的确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可让孩子出国见世面,却是现今父母期待且付诸行动的。每逢
暑假
,出国游就成了热门线路,而且,特别针对中小
学生
的暑期游学线路也是火热甚至爆满。一位让孩子参加暑期游学的妈妈直言不讳:“我们就是一般工薪阶层,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带着孩子出国旅游,可亲戚朋友的孩子不是留学欧洲,就是去东南亚旅游,孩子同学也是,一开学大家就议论都去哪哪玩儿了,甚至写
作文
也是这个题目。我们孩子说了,如果大家都写出境游,自己却去个塘沽北戴河,到时候都不好意思说。所以,我们两口子攒了小半年,存够了孩子一个人出国旅游的费用,让他出去见见世面。”
除了这“攀比
心理
”,“补偿
心理
”也促进了父母对孩子过度满足。很多双职工家庭家长工作繁忙,基本上是“早晨孩子没醒,家长已经去上班,晚上孩子都睡了,爸爸才回家”。孩子大都扔给老人带。没
时间
陪孩子的他们想出了“礼物换
时间
”的法子。他们认为,只有给的东西越多,才能越发体现对孩子的爱,毫不夸张地说,玩具陪伴孩子的时间比爹妈陪他的时间都多。
宁可自己苦不能苦孩子
长大成人不懂坚守 进入职场屡受挫
用“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形容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再合适不过,以至于明明是很贵的玩具,孩子并没有更加珍惜的表现;甚至产生“弄坏了,就让爸妈买个别的”如此轻松的处理思维。如果家长过度满足对小孩子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幸福感降低,那么这样的孩子一旦成人后进入职场,其“耐不住等待”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最近某同行就跟记者大吐苦水,“明明是招来个实习生,怎么比招来个少爷还难缠呢?”这位记者本打算锻炼新人的采写能力,没成想交上来的稿子不太合格,需要反复修改才可能刊发。本来在“职场老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位实习生却容忍不了,一听说稿子不能立马刊发,先是跟记者对付,而后又“要求”记者老师将稿子推荐到其他版面刊发,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不改,你还必须给我发出去。这位记者很纳闷,学校牌子、
学习
成绩都不错的这位新人,咋就这么经不起等待?
应届毕业生小赵的志向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可由于没有实习经历,一直没有敲开外企的大门。虽然各公司面试官都直言不讳指出小赵“无从业经历、实习经历”这个软肋,希望他能多找些大企业实习一下充实自己。可小赵心想:去实习,费时费力,还不如多润色简历和提高面试技巧来得速成。于是小赵去外面报名了“面试技巧”培训班,还花钱请人制作简历。小赵说:“实习是最不划算的事,既耽误时间又挣不到钱,我才没那耐性傻等呢。”奢望走捷径的小赵仍然在面试中屡屡受挫,人家说,连自己的阵地都不愿坚守的人,怎能指望他坚守工作呢?
其实,由于这帮新人从小到大物质方面都处在被过度满足中,所以初入职场,一旦有些许他们得不到的,立马“急得跳脚”或是“另谋高就”。某外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就表示:“年轻新人的特点是需要甜头,而且,给他回报的周期要短,频率要高,总之这是需要哄着照顾的一帮人,他们认为十年磨一剑太久远,只想一年磨十剑。可职场不是你们家,同事领导也不是兄弟爹妈,耐不住等待的后果就是靠边站。”
幸福感需要渴望和等待
其实,幸福感和内心的渴望成正比,就好像很多70后一样,他们小时候没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玩具,却十分珍惜每一件,最重要的是,玩儿得很幸福。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将有很多泡泡的塑料包装膜一个个挤破,但那个物件在那个年代不那么常见,冷不丁家长带回一张,自己如获至宝。把不大的一张分成若干小块儿,每天,只挤一小块儿。几天过后,看着一张本来布满气泡的包装纸都瘪了,十分有满足感。同样,小时候粉笔也是稀罕物,虽然家里有块儿小黑板,但淘换几根彩色粉笔却成了难事,往往是熊猫都画完了,却得等着绿色粉笔画竹子。就这样,一幅黑板画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所以每次都十分珍惜绘画的机会。作品完成后,也是拉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来欣赏。那种幸福,远不是今天的一个价格昂贵的变形金刚玩具能比拟的。
所以说,今天的家长请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物以稀为贵,适当吊一吊孩子的胃口,会让他们觉着更幸福;相反过度满足,也会使人丢失了期望,磨灭了追求,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延迟满足。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父母要善于利用甚至制造一些让孩子学会等待的机会,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把每件事做好的习惯,这将是送给孩子日后生活、职场工作的一份厚礼。
【
六安
家教】
http://www.lajj8.com/
推荐阅读
快速回复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六安百态
开心一刻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