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是深秋,冷空气的频频光顾,早晚温差越来越大,骤降的气温,导致到医院看病的病人增加了不少。从市区几家医院接诊的情况来看,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患者较之平常有所增加,而患者群多为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
头疼、鼻子不通气,折腾了一晚上,63岁的胡先生一大早起床就去到小区卫生服务站就诊。这两天气温陡升陡降,胡先生就感觉身体不舒服。昨晚,他去参加喜宴,在室外多停留了一会,当晚到家就感觉喉咙疼,头晕沉沉的,出现一系列感冒症状。“前两天太阳很好,我以为厚衣服暂时还不需要上身,没想到这一晚就被冻成感冒了。”胡先生说道。
正值秋冬季节交替之际,气温骤降,像是胡先生这样被“冻”倒的市民还真有不少。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城区几家医院发现,天气一冷,就诊的患者比之前有所增加。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记者见到,挂号处窗口、药房取药窗口前已经排成了长队,输液大厅也塞了不少患者。在市立医院,也是类似场景。
“近期天气有些怪,要不就很热,隔天又陡然降温,温度陡升陡降,各种季节病就来了。”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翁云龙介绍,近期就诊的病患以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疾病这“老三样”为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类病人大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除此之外,随着气温的下降,还容易造成人体血管壁收缩,血液流通受限,粘稠度增加,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最近及未来几个月的多发病。
对于天气变化给市民健康带来的影响,翁云龙也提醒大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增添衣物,不要盲目“秋冻”;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勤晒被褥和衣服,防止粉尘引起呼吸道疾病;天气冷时气候比较干燥,应该注意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多食用清火润肺的食物,经常的参加户外运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需要特别提醒患有消化性溃疡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的人群,在大风降温的日子一定要穿多些,尽量少出门,若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防止意外发生。(记者 李珊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