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小红鱼 于 2014-12-1 10:46 编辑 
 
     
 编者按:精神卫生问题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精神疾患越来越接近并困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在我国甚至成为疾病总负担之首。11月29日,全省规模最大、医疗条件最好的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大楼正式启用,人文化的管理理念、先进安全的病房设计给我市的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新大楼启用之际,记者深入病区,实地探访新病房大楼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以及我市精神疾病的治疗状况。
 
 取消围栏 病房更加人性化
 唱卡拉OK、看书、打乒乓球、跳舞……这是许多人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现在,随着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大楼的正式启用,这些娱乐休闲活动也被充分引入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11月29日,记者来到全新的精神卫生中心大楼,“耳目一新,设施一流”是记者的第一感受,昂起头,头顶上方电子屏正显示着蓝天和白云。3间精神门诊室,3间心理咨询室和1间无抽搐电休克室在1楼大厅一字排开,导诊台上盆栽绿色植物生机盎然,整个就诊大厅显得洁净、有序。“我们这栋大楼共11层,其中4——— 10层是精神疾病住院区,共分7个病区,包括普通精神科男病区和女病区、心理障碍病区、老年精神障碍病区、物质依赖病区和儿少精神障碍病区,共设置420张床位。”市二院精神卫生中心科护士长江爱国告诉记者。
 在江爱国护士长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普通精神科男病区,刚走出电梯,宽敞、明亮、干净是记者最强烈的感觉,而且还有一处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病区内取消了不锈钢护栏。曾经,精神疾病病区给记者的印象就是,四周都是护栏,让人觉得拥挤、压抑。
 “以往,精神病区为防止意外,会设置不锈钢护栏,现在则取消了护栏。同时,你看这里,我们采用防撞防爆封闭式的玻璃窗,增加玻璃窗的透光面积,外观与普通病房没有差别。”江爱国说,“现在,新病房大楼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人性化的管理,把精神病人当成普通病人来看待。”
 “那你们不怕病人乱跑吗?”记者不禁问道。江爱国说:“现在取消了护栏,空间宽敞了,病人的心情也会有所改善。他们可以在病区内走动,可以站在窗前晒晒太阳,看看远方。现在每个病区都设置了休息区和活动区,除了休息时间回病房,其他时间都在大活动室内,看电视、打扑克、健身、唱歌,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病人住得安心,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会很小。”据了解,新病房大楼的每间病房内配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整洁无异味,还根据病人的病情,设置有1级病房和2级病房,1级病房主要针对危重和有暴力、自伤倾向的病人。
 就在这时,病区内传来音乐声,“现在吃过午饭,到活动时间了,我们的患者正在唱歌呢!”病区的护士向记者介绍。循着歌声,记者走到专供病人们放松休闲的工娱活动室,门上有扇小玻璃窗,里面的医护人员透过玻璃窗见到记者,将门锁打开。在这里,伴随着音乐,一名男性 患 者 手 拿 麦 克风,对着挂壁的液晶电视唱卡拉OK,声音洪亮,感情丰富,音准也把握得非常好,完全不像是病人,旁边的病友和医护人员不时地喝彩、鼓掌,气氛热烈、欢愉,就像正在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姓陈,原先是体育教师,现在正在康复期。
 一曲唱完,见到记者,陈老师很友好地伸出手来:“你好。”对于刚刚搬迁到新病房,陈老师高兴地说:“我也在合肥治疗过,还去过上海的一些医院,但这里的条件是最好的。我们早晨起床后,就到这个工娱活动室,打牌、唱歌、晒太阳,还有淋浴间可以洗澡,心里很高兴。”
 现实中,许多人都觉得精神疾病患者这个群体具有攻击性和危险性,而在病区内,记者见到的患者并没有想象中的狂躁和暴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患者都经过了比较理想的治疗;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没有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没有两样。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能够感受到陈老师的高兴和开朗,这也是医院营造的这种温馨、快乐氛围,给病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精神疾病,不容忽视的话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患者人数达到1600万人,在疾病总负担中已经超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排名第一,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到2020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占疾病总负担的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因精神障碍导致的精神疾病发生率在逐年增多,我市重型精神病患者线索调查有2.3万人,纳入重性精神病网络管理1.6万人,其中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心身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和应激反应障碍等。还有一些称为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自杀、酗酒、吸毒、适应障碍和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
 然而,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目前国内精神疾病就诊率不到30%。记者在市二院精神科门诊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相比于从前精神科的就诊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能主动前来精神科就诊的患者比率还不是很高,很多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以及悲观失望的心理。
 有3种原因造成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率低:“一个是文化和社会背景,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排斥使很多人不敢公开去看精神医生,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去看这个病。第二是患者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病,也就是说,患者根本不知道通过看医生、治疗吃药可以治愈自己的心理障碍。第三是没有足够的经费。”市二院院长助理童庆好告诉记者。
 
 心理危机 人人都会有
 在市二院精神卫生中心大楼,记者看到不仅设有心理咨询室,还专门针对一些有心境障碍和心理障碍的人群设置了相应的病区,江爱国护士长介绍,“相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他们的症状较轻,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
 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程凤先告诉记者,轻度的情绪、情感问题可以到心理咨询处通过“话疗”解决,但长时间悲观绝望,有自杀、伤人倾向或毁物冲动等症状,仅仅想通过咨询解决,就有可能延误病情。此时一定要考虑去医院,通过药物和一系列精神科医学上的干预治疗才能有效。
 目前我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十分短缺,除了市第二人民医院设有心理咨询门诊以外,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主要分散在学校以及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等机构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人的心理压力加大。据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专家认为,中国一半的自杀者与心理问题有关。另据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目前我国有1亿人因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而需要寻求帮助。
 “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不过表现程度有所不同。严重的话,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给社会财富和秩序造成损失。”程凤先说,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躁烦闷等灰暗和悲观情绪,“心理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常见,现代人生活压力不断加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很健康,但是碰到压力、困难时,却有可能出现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你心烦意乱却无法自我调适时,你可能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了。”
 记者在市二院精神门诊了解到,进行心理咨询主要有3个年龄段的人群:第一类是有反抗父母、学习焦虑、社交困惑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大都是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居多,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很多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第二类是处于特殊年龄段的中年人,这类人大多处于30—45岁之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阶段,在单位、家庭中背负多种角色让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由此引发的子女教育、婚姻、情感的问题特别多;第三类人群是一些老年人,面临退休、跟子女沟通不畅等矛盾冲突,另外躯体疾病也会相应地引起一些心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