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11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其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对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往往成为旅游热点。下面,就一起来感受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神奇魅力。看看你到底去了多少地方?!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被命名为“丝绸之路”。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曹娥江、钱塘江、海河六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哈尼族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疆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长达1760公里,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跨越了喀什、阿克苏、伊犁、博尔塔拉、巴音郭楞、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9个地州市,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2013年6月21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该景观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10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1994年12月,“三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它是一条长约7公里,宽约300米的钙化山峡,这里山势如龙,又称“藏龙山”。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如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990年12月,获准成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其历史长达2000多年,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