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寿春楚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豆腐发祥地、淝水古战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淮南子》的诞生地,寿县的这些辉煌历史从寿县博物馆的馆藏中可见一斑。
寿县博物馆位于寿春镇西大街黄金地段的南侧,北与隔街相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古建筑群交相辉映,南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古建筑群相毗邻。2001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馆”和“国家四A级风景区”,201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收藏以本区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以兼藏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建馆50多年来,收藏的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各类文物藏品及标本近万件(套),国家馆藏一级藏品的数量居全省第二位。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金带扣、鎏金错银“元和二年”铭文铜舟以及金棺和银棺等,是该馆的主要特色文物;尤其是战国楚金币的收藏量位居全国之首,是馆藏文物中的最大特色藏品。
2001年寿县政府倾资3400万元,兴建新馆。2004年迁至新馆,2006年对外开放,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新馆占地近2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6558平方米,楼体既有现代超前的设计理念,又镕铸了中国传统建筑风貌和“楚风”高台式建筑格调,气势宏伟、规模壮观,为寿县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基本展陈6个专题馆,共11个展厅,其中《楚都遗珍》和《汉魏流韵》两个专题展,是该馆基本陈列中的核心部分。博物馆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详实的文字说明,辅助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集中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寿春楚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展示了寿县从春秋战国至魏晋这段最辉煌的阶段,较全面地反映了寿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座集藏品保管、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