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生活中都充满着一大堆未完成的任务,或大或小。相信有些人上学时就开始养成拖延习惯,平时不看书,备考阶段得过且过,考试临近才废寝忘食啃课本,这种拖延形成习惯常常会带入日后的工作中,拖延几乎成了年轻人的通病。
“今日事今日毕”为何这么难?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人经常喜欢拖延必须完成的任务,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手准备?很多年轻人都习惯于懒散,日复一日将事情拖到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再做?开发区某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面对大量工作一筹莫展却又迟迟不愿开始工作的情况,最后一看时间不早了,慌忙开始找资料、开始工作,导致甚至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 年轻人拖拖拉拉的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曾就这个话题,记者走访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多数人会认为做事拖拉是一种惰性使然的习惯,暂时避开压力也是拖延的缘由。很多人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工作迫在眉睫却无从下手,火烧眉毛之后又焦躁厌烦,但如果能暂时不做这个工作,人又会变得很愉快,因为暂时摆脱了压力,拖延让人倍感轻松,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会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曾经有一位采访对象这样告诉记者说:“我很苦恼,什么事都想拖到最后做,越拖越焦虑,越焦虑越不想做。心里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是能拖就拖,这感觉太糟,让人抓狂。”工作有挑战性,怕自己做不好是最常见的拖延症原因。不少年轻人资历不够,能力不足,最主要是不够自信,所以总是惧怕工作,害怕做不好遭人嘲笑或被人看出不足,所以面对工作迟迟不愿动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
拒绝“拖延症”从这秒开始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想一下,拖延也许毫无意义,短暂的逃避之后工作依然要做。事情早晚要做,不如劝自己少偷懒多做事。试想一下,你提前完成工作,剩下的时间你可以惬意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快快做完手里的事,心境是不是大不一样呢。 如果你有拖延的毛病,建议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写下来,将按时完成的积极影响和拖延可能带来的麻烦都写出来,贴在自己可以看到的地方,经常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情不自禁要拖延的心理。还可以把任务分成具体且较易实施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自己一点时间放松,或者在准备工作的时候关闭手机网络、找个清净的房间。用强迫的方法让自己尽量不受外界干扰。
记者感悟: 其实反省下,自己好像也患有类似症状,有些没有时效性的版面明明能提前准备,但是总是拖到最后一秒才开始动笔,导致最后手忙脚乱。提前准备的好处是能将内容仔细打磨,拖延症的后果是完成的事情并没有预期设想的那么完美。有时候会给自己一些拖延的理由,比如,也许会想到更有意思的主题,也许会有最新鲜的动态可以参考等等,听起来理由是不错,但是往往到最后,还是按照最初的思路组织稿件。 有时候喜欢自我安慰的年轻人,喜欢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上班族可能会因为拖延错过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因拖延耽误学业,暗恋女孩子的小伙子可能因为拖延着不表白而错过姻缘。我们应该增强时间观念,略微学点任务管理,很快就能摆脱“拖延症”的影响,生活得更阳光,工作更轻松,拒绝拖延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记者 王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