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年客居省城吃什么都觉得平平淡淡,这就自然联想起了家乡金寨的民间吃食来。比如猪肉,只要是山民打青稞、煮熟食饲养的当地猪,无论怎么烧味道就是好。
再说鱼吧,“水库鳜鱼的鲜,水坪河鱼的软(刺软),槐湾块鱼的实惠,南溪坛鱼的氽”,都公认的有特色。而长江河贡鱼名气大,我尚未搞清其中原委,时常暗自窃想:何以游人点菜,总要金寨的小鱼?恐怕是石灰岩水中钙质多,或许是山水寡、鱼儿瘦、味儿长的原故?除此之外,冬天腌制的大黄鲒,红黄的肉色、香腊细腻的口感,真叫好吃又好看,完全可与欧美三文鱼媲美,故春节前后一斤卖到十几元。还有山水里养大的鹰爪虾,无论爆炒、清蒸、酒醉或油炸,其味香醇,其色诱人。一次我设家宴为台岛归来的堂兄接风,满桌菜,不动筷,却把一盘酥虾吃了个精光,还连声说“就这个好,就这个好”。
还有金寨特有的坛鱼,年年春节前夕,各村在塘里打的鲢子鱼腥气重,就去鳞、开肚、洗净后加少许盐倒置坛中,哪怕十天半月以至整月,客人来了,氽一两条,不加任何调料,只放油盐香葱,而味鲜美异常、腥气尽除还不变质。我妻两次随我回乡访亲都一饱口福,她盛赞不已,还一再要我打听其具体制作,总想探知其中的奥秘来。
金寨民间制作的颇负盛名的鸭蛋干、五香干、管腹泻的橡粉豆腐、碧绿如玉清凉下火的观音豆腐和深山区的红豆腐,也都是传统的美味佳肴。有意思的是,鸭蛋干的配料、做工和口感全不同于别处,那才真叫“闻起来臭烘烘,吃起来香喷喷”哟!惟一健在的金寨籍上将洪学智将军,家乡人去拜访,送什么都不要,只是说,就带点鸭蛋干子最好。我每回金寨,也总爱炒盘青椒蒜瓣鸭蛋干。
金寨山多水多野菜也多,已经传出去的有苦菜(今称天香菜)、马娜菜、山蘑菇、黄花菜(金针菜)、管仲、蕨菜、棉絮蒿(做馍馍)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功臣啊!就是它们,帮助金寨人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饥荒,填饱过饥寒交迫、浴血鏖战的十万红军将士的饥肠。再说那其中的花儿菜(今称珍珠菜)更是功居首位、独占花魁。早春时节,不!还可前延到元宵节时,那可正是青黄不接呀!天空中依旧飘飞着细碎雪花,你攀上向阳坡的山崖,就可采到花儿菜的柔嫩枝头和花骨朵,开水烫过后再清水漂洗、麻油凉拌,那满口清香,三日不绝,实在是“爽”。在过去这可是大山恩赐给穷人度春荒的救命粮啊!如今又有天堂寨的泡菜,虽非野生,却系高山无公害蔬菜泡制,忒有风味,早已远近闻名了。
特别令我炫耀的,是金寨农家家酿的小吊酒,稻米作原料、度数不高。那是家家能酿、人人会喝,送别了那么多将军赤子,款待了那么多八方宾客,滋养了一代代金寨山民艰苦卓绝、无私忘我、大局顾全、敢为人先的侠义、忠贞、豪爽、狂野和坚韧的大山品格。
总而言之,金寨的吃食,不在烹饪和调制,而在本色和内质。这就像金寨的内山绿茶:“在娘家清清秀秀”——气候水土环境极佳、绝对环保绿色;“到婆家黄皮寡瘦” ——其做工粗放而形色不雅。可它才是本色本原、质地醇正的好东西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