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很想吐槽,有时候又不得不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求高未必能执行得下去。虽说规划从业者都是旅游业内的恐怖分子吧,但是吐服务业的槽,与认真分析为什么做得不好,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毕竟还是不一样的不是。 所以这回要端正态度,不已讽刺挖苦为重点。 由于不是很有钱,所以武汉郊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也就无法伸展到最偏远的地方。比如这次去木兰云雾山,在到黄陂之前都是好的——火车站与火车站之间有地铁,火车站到郊区的区县中心有公交车(汉口火车站到黄陂是292)。到了黄陂之后再倒去泡桐的乡镇公交,也是好的。只是,折在最后一公里上了。其实也不是真折了,因为有些车还是能到达云雾山景区大门的,但不是每辆车都能到达,因为毕竟平日里没有那么大的客流需要,到了节假日,通往景区的那条路又被堵得水泄不通,一般人都得走个四五公里上山。 这样,如果没有遇到直达的车,还有另外一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最多8人拼车的小蹦蹦,本地土话叫麻木,重音在麻,不知道这名字是个什么来头。麻木一般一辆车100块,上几个人就几个人分,如果8个人的话,每个人12块5,其实还是比较划算的。当麻木也没法钻空子进山的情况下,就真的只能从汽车缝里钻上山了。 我拍的时候路上没车,那是因为一大清早,我在下山…… 从泡桐到景区有4.2公里的路,有些地段坡比较陡,一些堵车就是因为麻木或者汽车翻不了那个坡结果堵了的。堵的时候我没拍,之前的几张都是早晨从山上走到泡桐的一路上拍的。如果想周末不堵车去云雾山,需要在9点之前进山,晚上7点之后出山。——很贱的是,我之前发微博弄了个“周末进山不堵车”的攻略,说下午3点进,5点到达景区中心,7点半下山时间最好,结果景区回了我个“你周一到周五来最好呀,不堵车”……废话,我要是能在工作日去我不就早去了。这不是搓火吗,我作为一个上班狗,百忙之中不远万里(呕)来云雾山周末游,是在帮你想节假日怎么分流啊喂!(翻白眼) 再次重申一遍,我只是想职业病地分析一下这个景点在运营上的问题,怎么做能更好或者避免现在的问题,而不是肉麻地抒情说映山红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多好看而已。 
映山红是荧光粉色的。 PS青岛大珠山的杜鹃花也开了,但是是紫色的。那个品种叫蓝什么。 景区核心部分长这样,整个4月都是旺季,花开一山,吸引了很多游客特别是女游客来拍照。 
呐,有一面坡都是映山红。 所以在通往景区的那条路上看到很多姑娘和超龄姑娘还有过期姑娘们穿着恨天高一点一点往前蹭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苦哔——那些姑娘们本来是想着坐车直达景区核心,然后跳下车与杜鹃花合影,合影完了再坐车回家的,现在却让她们来承受这样的折磨……话说20公里对于我来说是白玩,用不着穿徒步的衣服,就是日常服装,画个嘴就行(毕竟徒步的话会汗如雨下,化不化妆都一样),这次出门也是本着徒个小步的目的来的,等于说是有心理准备的。没有心理准备的姑娘,如果她这么着走上山还不叽歪着“人家的景点都……”“下回再也不来了……”什么的,一定是好姑娘,要娶回家哟! 景区门票80,其实还可以。作为一个从小被“景区是开放给市民的福利设施”洗脑的帝都人,也觉得这票价还算ok的话,那就是真的不算贵了——要知道,出了帝都,全国绝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发展产业”用的,而且,越往西,景点周边的额配套设施越不发达,景点也越依赖门票收入来做日常维护和修缮的费用,也越来越依赖对票价不敏感的旅游团来交智商税,也对依赖景区配套服务而不愿意交进场费的散客呈现越来越恶劣的态度,与帝都的状况,和发达地区(比如包邮帝国)的状况,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但武汉毕竟是中部的大城市,依靠大城市的景点都会有大量的散客,即市民,来周末休闲。因此,云雾山的景区周边也是有酒店、宿营地、农家乐提供给手无寸金的市民的,下午进山,晚上出山,在山脚下睡一晚,第二天再去别的地方,这样的“黄陂一宿二泊”已经很常见了。——由于武汉不算有钱,配套服务设施“潜力还能够继续挖掘”……你懂的。 
松下问杜鹃。 这回选择走山的南坡。很奇怪的是,杜鹃开得最茂密的,却是北坡。南坡松树多,毛虫多,一路上啪啪啪如下雨。我自己对松毛虫的刺过敏很严重,自己没法掸掉,只好沿途找大叔求援——没法找大婶或者妹子,女的一般怕毛虫。 等爬到了山顶,转到了北坡,就能看到大片的红色了。 
山顶就是这样的夸张。 神奇的是,只有这一个山头这么红,别的都没有这么夸张,可能经过景观整治,多种了一些。但效果也是不错的。 那边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人比花多,所以要快闪,去花比人多的地方。 
别说,还真有,离景点中心不过500米,因为游览车不到,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了。 
如果从另一条山路,就是北坡上山,很早就能看到杜鹃花,但是却要爬一条超过1公里,全部都是60度及以上角的台阶。所以从南坡平缓地走来,然后从北坡下去,歪打正着,是明智的。 等到我上了栈道,已经5点半了,旅游团已经开往下一个景点,不开车的一日游散客因为要赶在4点前到达泡桐去坐回市区的末班车,也都离开了,剩下开车来的本地人和要在景区下面酒店住一晚的团,人已经不多了。 
只要等个五六分钟,就能等到一拨人离开,栈道空了,就可以自拍了。 
那天是晴天,但是没太阳,因为天上糊着一层学名叫做“薄幕卷层云”的东西,当然,晚上也拍不了星星。 不过突然之间,太阳钻出来露了一小脸。 
在游客实在太多的时候,只好把光圈调成32,这样曝光时间大约1秒多,把别人糊掉,于是就剩下自己和花是清楚的了。 用中灰密度镜也一样的。 
或者把近景设成花,远处的人就都糊掉了。 
慢慢走,下山。 同程和携程上票价都有打折,立减10块,有啥用呢?出了山门买5个鱿鱼串,啃下山,然后再去吃晚饭。 晚上住在景区山脚下。晚饭价格是公道的,素的20多,荤的30多到70多,没标价但是也不宰人。但是景区旅馆的豆腐皮筒很难吃,反而是刷锅水的西红柿鸡蛋汤带着一点点辣味,味道还厚,西红柿和鸡蛋的料都挺足,本来以为是黑暗料理,不想却是最好吃的。 毕竟中心城市的消费能力不够,景区的酒店面向的只有旅行团,散客们可以忽略。有个关于旅游的小贴士就是,酒店对外宣传有千人饭堂的,通常都是面向旅行团的,它们之中,态度恶劣的,对散客的要求视而不见(这边还挺好的,没这问题);态度好的,比如我住的,则会出现服务不专业的情况——比如在大堂买水,说要脉动,看店大妈说“没有”,我说“第二格抽屉最左边,我要两瓶。”还有一种常见的可能性是瞬时客流量特别大,以至于暂时停水(有些地方还会停电),没法洗澡、刷牙、冲厕所——所以我晚上趁着有水的空先接了一壶,等着第二天早晨冲厕所用。其他诸如前台左右不分还是路痴啦,收押金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能随时扣钱而是为了能原封不动地把押金退回啦,早晨吃饭晚到了1分钟结果粥没啦什么的,狗血太多,血槽已空,就不多叙述了。 只是,总还是心有不甘。因为跟团游才不会关注旅游质量,关注的都是“不用动脑子”,“旅行社都安排好了”,“便宜”这样的事情。如果自助的时候也只能享受到跟团游的质量……就说明景区还在比较原始的开发阶段罢。 第二天早晨,趁着旅行车还没上山的工夫,赶快下山。走个4公里,就到泡桐村,就可以坐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