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句俗话叫,看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就看他拿筷子的姿势。虽然这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是绝对可以反应一定的事实。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可以从给孩子吃的方面看出来。从吃奶到吃饭,从喂奶到喂饭,不能说“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但绝对可以说一勺子一勺子把孩子喂大的。因为特俗的文化环境所致,小孩子吃饭基本都在大人追逐之下完成的,秉着“能多吃一口就多喂一口”的原则,有时候一家人围着一个小宝贝在跑。虽然有时候把饭给孩子吃了,但是这样孩子吃饭的教育价值就丧失了,而且会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建立不良的价值位置。众星捧月般的喂饭现象,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用哭喊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不懂得分享等习惯。 家长们放下小碗,让孩子自己好好吃饭 孩子大概在一岁之后,家长就可以不用喂饭,让孩子在吃饭中吃到乐趣。尽管这个时候,他们的小手还不能很好的抓握勺子,可能会把碗里的饭戳得满地都是,但请父母们不要介意,也不要打扰他们,你们需要的就是看好他们安全就可以了。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地锻炼宝宝们手眼协调能力的活动。 而且,细心的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规则观念,吃饭的时候将宝宝的食物准备好,放到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吃还是玩?他们大多数都会吃几口,玩一会儿。但有的也会一直在玩,心里想着爸爸妈妈来喂。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上了宝宝们的当,让他们玩去!大概吃饭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就把饭收拾起来。但是我知道,很多中国家长都舍不得孩子,感觉饿着孩子了,所以随时随地准备走进厨房。而这样的现象,可能一直延续到这个孩子结婚生子!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弃之泔脚,却毫无珍惜之心。每个学生都读过这样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为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其实,餐桌是最好的课堂。 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超越万贯家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用餐前,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筷子的正确拿法,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母匙;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用餐过程中交谈要轻声; 7.单手不可同时拿两种餐具; 8.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9.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10.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说:“慢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