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时候,大地上的人们自己生产了各种东西,就找个距离自己和别人居住地都不远的中间地区,约定时间来买卖交换,这叫赶集。在云南,叫“赶街子”。
赶乡街,是老昆明人一段挥之不去的情结。其实现在赶街,已经不是纯粹为了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还更全呢,人们更多的是在摩肩接踵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热闹、温暖。
昆明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乡街子,但如今,这些热闹的场景,随着城中村改造的进行,已经离昆明人越来越远,不知何时只能成为昆明人记忆中的风景了。
普吉 原汁原味赶乡街
从清朝开始,每月逢3和8的日子是昆明人赶普吉街的日子,届时,城里城外、山上山下的人们都会聚集到这里,熙熙攘攘,扎实热闹。
这里有吃的、穿的、玩的,山货土产,菜蔬日杂,货真价实,假冒伪劣,真是琳琅满目。“几文钱一斤?咋个卖?”的乡土话不绝于耳。尤其是小时候吃过的土制爆米花,随着放炮出炉的瞬间,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是童年的味道。
赶普吉街是生活所需,更多的是来自四乡八镇的乡亲们,还有平日难得一见的穿着独特的山里来的人们。山民们来换点油盐,市民们买点山货,赶街的人们脸上刻着的不是喜庆与快乐,而是麻木的凝重与无奈。尤其是那些大包小包肩扛背驮的老人们,脸上刻满的是生活的不易。
几十年过去了,昆明城市的现代化已经让人瞩目,但在普吉街上,还能寻找到许多三十年前的景象。
龙头街 北市区的百年乡街
龙头街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老街,传统的赶集在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每到周三,全长3.5公里的龙头街会变得异常热闹,万余名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入这里,形成一条群众自发性集市,成为昆明北市区著名的乡村集市和昆明人熟悉的老“乡街子”。
塑料玩具、五金用品、被套床单、水果、烤饵块……将近700多个流动商贩将整条龙头街两边占满,仅有的不足三米宽的通道也被充分利用,摆摊设点,人流只能相互推搡前进,或侧身挤进。一张三轮车上搭着火炉、摆着大锅,各种蔬菜分类在几个大桶里泡着,酸辣粉生意就这样边走边卖,老板的手收过钱往包里一揣,接着就伸进桶抓菜、煮粉条,不到半个小时,桶里油花泛起,水色变混,即便如此,三块钱一碗的酸辣粉生意依旧火爆——这是龙头街集贸市场最常见的一幕。
如今,龙头街已“变身”龙泉古镇,但其现有的风貌及文保建筑不会破坏,甚至会增加或再现如“一颗印”式样的昆明的代表性民居。将历史上就曾有过的“龙泉古镇”再现。
小板桥 赶街天的慢生活
老昆明有句老话,看见谁要是急急忙忙、慌里慌张的样子,就会说:“你给要克赶小板桥?”在这句话里,“小板桥”指的是昆明东南郊的小板桥镇。小板桥一直以来都是昆明最大的乡街子之一。
赶小板桥集市,最吸引人的便是超低的价格和丰富的商品品种。在攒动的人群中,虽然脚步不慢,但相较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这里却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你可以在某个小摊前驻足半天而不购买任何物品,也可以端起一个大碗,慢悠悠地品尝特色羊汤锅。经常逛,熟悉市场的人要走完整个集市需要3个小时左右。繁华的街天不仅吸引了昆明人,远至曲靖、四川等地的商贩也纷纷前来,甚至一些外国朋友也来赶热闹。
赶街的收获不仅在于集市上流连忘返的放松,300年间,这里沉淀了太多故事,也在于以超低价格购物的物有所值,更在于回家之后将所购物品分享给家人的喜悦。
关街 关不掉的关街
与昆明老巫家坝机场相邻的关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用附近老昆明的话说,关街上“交易着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但是,关街命运并不平坦。随着昆明加快推进的城市化进程,2007年3月1日,关街曾被政府取缔。2010年,关掉的关街又神奇地复活了!来关街赶街的,不仅是附近的农民、工人和打工者,市区的老少男女每到周六也来赶街,有三五成群邀约起来采购价廉物美商品的,有举家来逛逛玩,看看老昆明市井生活,或者尝尝麻辣酸甜的小吃。
热闹的关街上,小贩们的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比的就是个创意,偶尔还能蹦出几个网络热词。身着禅服的“僧人”大开音箱放着佛教音乐卖佛教用品,披着白大褂的老中医气定神闲地帮人把脉,还有藏族小伙吆喝着他的牦牛肉。老倌老奶淡定地左瞅瞅右看看,遇到心仪的或好玩的东西便驻足观望,讨价还价一番。
海源寺 老昆明的味道
星期四,是海源寺赶乡街的日子。海源寺的乡街在一条不宽的土路上,两旁搭满了各式各样的棚子。无论是住在周边的居民还是转几趟公交车前来赶街的人把乡街的小道挤得水泄不通。在乡街上摆摊的商贩都是跟着乡街走的,乡街赶到哪里,他们就走到哪里。以前的乡街卖的是草纸、香油、臭豆腐和腌萝卜,如今的乡街花样繁多,衣服、鞋子、锅碗瓢盆、各类小吃、老物件的摊子应有尽有。很多老昆明人背着背篓、提着口袋专程来赶乡街。
“叮叮叮”,走到街口就听到卖“叮叮糖”的熟悉的敲击声。“柚子8元一个”、“卖豌豆粉、炸洋芋”……还没挤进老街,街子热闹的气息就随着各式各样的吆喝声迎面而来。
各式各样的摊子挤满了将近一公里的主街,只留下两条人行通道,赶街的人摩肩接踵往街子里涌去,让人想转身回头都不容易,只能随着人流,往街子深处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