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力帆在国内摩企里算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尤其是发动机方面,值得敬佩。</p><p> </p><p>GN250能风行十几年,成为经典,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技术参数问题哦。</p><p>所有除油耗以外的技术参数需要在相关部门备案,绝非随意列出。是厂家模拟真实驾驶状况下得出的结果。</p><p>这是摩托车性能的最主要标志。而质量是在许许多多的车主在实际使用中得出的验证。</p><p>水冷机和油冷机主要是发动机的散热性能要超过风冷机器,特别适于长途旅行和长时间驾驶,所以同样情况下长途驾驶的水冷机(或油冷机)要比风冷机更耐用。——但与发动机的性能的提高不是绝对关系。</p><p>你所提及的春兰摩托,已经完全陷入困境,售后服务基本停滞。质量糟糕、油耗高,已经早已不是当年“骑虎驱豹、威风凛凛”的时代了,销量也全面下滑,一个曾经在民族摩托发动机方面的企业就这样没落了。春兰除了卡车业务还勉强盈利外,其他业务全面亏损。目前已经发布股票退市的预警。</p><p>钱江摩托的致命问题是做工和零配件体系,售后服务是包括钱江、力帆在内的许多摩企的通病。钱江曾是市场运转最成功的一个,但国企的机制束缚了它的发展。战略上吞并意大利的<font color="#000000">摩企Benelli,虽然当时轰动一时,但走国际化的道路何其艰难!现在的欧洲钱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一个无底洞啊!——就像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TCL收购施耐德一样(除了汤姆逊之外的收购)。这目前是制约钱江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资金骤然紧张,至使零配件要求和售后服务的水平全面下降,——目前钱江和大阳是国内用户投诉比较集中的两个著名品牌。但也有好处,Benelli把它的电喷技术引入钱江,这是目前钱江营销新的亮点。</font></p><p>其实,在国内最有个性的企业,要数:大地鹰王和春风。虽然在国内销量平平,但主攻国际市场,以性价比和外型取得不少的海外市场。</p><p>但水冷、油冷的价格在目前国内禁摩的浪潮中,狭小的用户群和奇高的价格致使它只能是“曲高和寡”。</p><p>农村和小城镇的消费群决定了价格是许多人买车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款式;</p><p>第三,是品牌;第四,是省油;第五,才是性能。</p><p>为什么许多摩企不进行技术创新?不多多推出新车?</p><p>首先,多年的价格战已经使得中国的摩企元气大伤,除了少量的一些企业在盈利,大多都在苦苦支撑!——为什么吉利、力帆、宗申等纷纷进军汽车业?因为摩托车已经是论斤卖价的悲惨境地,企业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何技术创新?!许多摩企为什么热轧于出口?一是国内市场的不断恶化,当然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更直接的是中国的“出口退税”这一许多摩企的最后的救命稻草!</p><p>第二 ,创新不仅仅是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面临着技术专利的壁垒,此外,更多的是许多企业家的短视目光。</p><p>现在的摩托车专利基本上被欧美、日本的摩托车巨头垄断,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力帆,真正的核心专利寥寥无几,大多是外观和组件的专利。模仿和侵犯专利也是许多摩企最快的盈利方式,反过来也制约了厂家创新的积极性,市场的萎缩和恶化,使得新车型出的越多,亏得越多这一怪相频频出现。</p><p>第三,国际摩托巨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战略,也制约了中国摩企的创新动力。当国际摩托巨头频频举起专利大棒进行恫吓和诉讼时,以模仿起步的中国民族摩企突然一夜之间发现,国内几乎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摩托车专利都被本田所注册。陷阱啊!</p><p>但,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所在!中国摩托车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p><p>写的很多,全是有感而发。有空多交流。很长时间没有洋洋洒洒的写东西了。见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8:43: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