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假设房产的供应量是稳定不变的(不要笑话这么多假设,好多搞经济的金融的,模型还没我们做得严谨呢)。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不考虑房价的情况下,将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房产而不在乎当前房价。由于投资资金占用的房产,导致房产供应量减少,而刚需人群按收入从多到少排序,最后一个批获得房产的人能承受的月供决定房价。
2.在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两人的公积金加起来基本就够一套房子的月供了,所以还贷压力并不算大。而且上班族在25-30岁这几年里正好处于从职场菜鸟走向中流砥柱的阶段,在这期间他们的工资收入是在不断上升的。所以对于这些房奴们,压力最大的阶段也就是在刚买房之后的1-2年内,因为首付已经耗尽了全部积蓄,甚至还借了不少钱,在这2年间,不但要还月供、还首付的欠债、还要在新居入伙时的家电、家具、装修方面支出各类费用。
3.按目前银行的政策,50年内,居民房屋折旧完毕,20年楼龄一般不能作为资产抵押。但对于现在很多购房者而言,他们所购的房屋多半为10年之内的二手房或新房。当他们渐渐老去时(到了40岁和50岁),这些房产已经有了20年以上的楼龄,那么,它们还能保值吗?如果交易或置换,是否会因为折旧率而失损颇多?会不会出现本身房屋价值增值,但银行计算折旧率却认为房屋不值钱的情况出现?
4.我个人认为房地产的根本性需求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改善住房的需求,2000年之前的原有城镇居民因为以前居住条件较差,2000年之后有较大比例都会购买新房;其二是新增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主要是2000年之后的城镇居民进入城市后会购买住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