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975
  • 回复0

为了高考,竟有家长给孩子打“聪明针”!打一针就聪明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韩国首尔江南区一则新闻让人大跌眼镜!韩国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流行给孩子打“大脑活性化针”,俗称“聪明针”。当然,这种具有神奇疗效的针价格不菲,高达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

这种针到底是什么成分?
1464141689596656.jpg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目前,首尔江南地区的许多医院纷纷推出“大脑活性化针”、“聪明针”来吸引重视教育的家长。

一名申姓母亲表示,去年孩子要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为了取得好成绩,就给8岁的孩子打了“大脑活性化针”。当时医生推荐,打针能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孩子能保持良好精神,有效提高考试成绩。

申妈妈说:“孩子不喜欢打针,但跟孩子说是‘头脑变好,变聪明的针’,他就乖乖去打针。觉得这个针挺有效,所以每次孩子参加竞赛时,都会给他打针。”

两年前开始给儿子(13岁)打针的黄姓妈妈说:“我对打针效能半信半疑,但反正打针对身体没有坏处,每到儿子有重要考试,我都会带他去打针。”

一位家庭医学科医生表示:“过去准备高考的考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为了补充体力偶尔到医院打过葡萄糖点滴。而最近从准备参加竞赛的小学生到准备学校期中、期末考的中学生也为了获取高分数来打针。”

这个炒得火热的“聪明针”到底是什么?

儿科医生蔡贤旭:
大脑活性化针由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各种维生素成分构成,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血液更顺畅的流向肢体。但短期内很难增强一个人的记忆力和大脑的活动能力。

医学教授李德哲:

打针能提高学习集中力的说法是缺乏医学根据的。这只是“安慰剂效应”,指人们对某种药的效能表示信任的时候,自身的症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已。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家长选择在重大考试前,给孩子注射葡萄糖、氨基酸等药品,希望达到补充体能的目的。
1464141747113793.gif
华西都市报报道,2016年,成都华西中学操场上,穿着清一色白球鞋的学生们,正在进行中考体育的热身。临近考试,学生开始“加餐”:一块巧克力、一颗糖或者一罐功能性饮料,甚至还有学生掏出一支塑料小管,上面写着“注射用葡萄糖”。

   1464141777507265.jpg
羊城晚报报道,2012年,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教室内很多同学边打吊瓶边复习,场面颇为壮观。据校方解释,“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学生也在微博上表示“为备战高考,补充能量挨几针也是值得的”。

“大脑活性化针”在韩国大火,国内有没有这种“聪明针”呢?

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龚秀杭,她的答案是“没听说过”。

龚秀杭说,银杏叶的提取物是用来治疗血脂偏高、血黏比度偏高或血管硬化,一般适用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银杏叶的提取物确实能促进血液循环,但对还在上中小学的孩子来说,没有这个必要。”

而且从2013年起,国内门诊开始严格控制中药制剂,包括三七、丹参等药物。所以,就算国内真的有“聪明针”,家长也不能随随便便带孩子去注射。

国内虽然没有“聪明针”,但是不甘屈居于人后的家长们竟然找到了偏方,给孩子吃“聪明药”。

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陈玉燕主任医师说,每到中考、高考甚至研究生考试,就有家长询问这类“聪明药”。
1464141972462113.jpg

陈主任说,家长来询问的这种“聪明药”其实叫“利他林”,是一种专门针对多动症患儿的西药,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陈主任说她有20多年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这药对治疗多动症倒是立竿见影。

多动症患儿吃了药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明显改善了,成绩也自然有了显著的提高。

“聪明药”的说法也就由此传开了。

那这药这么厉害,健康的孩子吃了岂不是可以上天了?陈主任摇摇头说,当然不是。

“健康的孩子一般考试时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了,吃了这种药也没用。”陈主任说,“不管是正常的还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服用后都可能出现副作用,主要有食欲减退,失眠、心血管副作用等,绝不能自行乱吃。”

陈主任还特意强调,利他林属于处方药品,且是一类精神类药品,有严格的审核管理,滥用会导致成瘾。

所以,所谓的“聪明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家长千万不要把心思花在这上面,不仅帮不了孩子,说不定还会坑了他!

除此之外,不少家长还会寻求其他偏方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甚者会想办法进高压氧舱,那么这个方法靠谱吗?

“正常人不适合高压氧,而且氧气吸得太多也会氧中毒。”陈主任说,头昏脑胀时换个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是吸点氧气就行了。

身边还有些朋友会相信一些迷信的做法,比如穿红衣服考试寓意“红红火火”、妈妈穿旗袍送孩子去考试寓意“旗开得胜”、考前吻一下考卷寓意稳(吻)过……

“总之一句话,学习或考试还是要靠平时努力。”陈主任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注意营养、保证睡眠、减少压力、适度运动。

当孩子疲劳时,学习效率会降低,不妨让他们休息一下,放松大脑,听听音乐、洗个热水澡都是不错的方式。当孩子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要引导他们主动倾诉,根据情况及时就医。
六安论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