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庄主小的时候,一年中最大的乐事,就是到苏埠去赶集,在儿时的印象中,那可是“大都市”!后来,庄主又因工作而与苏埠结缘,在那里工作了2 年。每天下班之后,就一个人跑到老街蹓跶,但那时的老街已经成凋零的花朵,风采不在。
春日的雨季,又来到老街。这里的小巷深深,烟雨朦胧,悠长的青石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悠然自得,这里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状态,有些是我们儿时的记忆,有些,可能只是父辈的记忆。仿佛时间在此凝固。
感谢这里的人们,为我们凝固一段过去的年代,让我们有地方回忆,有地方回味。文字无法修饰这里的一切。
一条青石路,见证岁月的变迁,那一道道石辙,记录下老街的风雨变迁。 中国人民银行——多么“高大上”的单位,曾经也蜗居在此,可以想见当年是何等的繁华。
东风商场——那个年代通用名,庄主第一张证件照就是在东风照相馆照的。
澡塘巷——这个“圹”已经属于不规范汉字了,但在这里,依然堂而皇之在用在路标上。
淘洗回来的老人。与老街的气质十分契合。老街的居民也是以老人为主了,年轻人都选择了搬出来,这样一样,更加衬托出老街的寂静。 老人家挥毫泼墨,尽管印刷厂的对联便宜好看,但依然有不少钟情于这种手写对联。 隐在老街的“扫地僧”?拍这张照片时,差点引起他发怒!
铁匠铺——这是一个力量与技术融合的活儿。然而,这样的需求却越来越少,这位师傅说,生意不好,他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理光头——看看可熟悉?这里的时间仿佛比外面的世界慢上十年。
鞋底馍——高中时,庄主写过一篇关于鞋底馍的作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写得有点《舌尖上中国》的味道。 打卦算命——曾的封建迷信,如今也算是一种民俗文化。
这里还有一丝历史,这里还有一些回忆,但随着现代文化的浸透,这里已不再世外桃源了,有的建筑年久失修,有的现代建筑混杂其中,冲淡了老街气质。 如何保护一段历史,保存一个年代,值得当地政府多思考、多作为。希望这样的老街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仅是出于经济的需要,更是出于我们思考自身、寻根溯源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