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217
  • 回复1

[六安事儿] 大灾之后防大疫:暴雨洪水后预防传染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1 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暴雨过后,今天天气已经放晴,但是由于积水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如何预防?饮食卫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圈妹为大家整理了一下。
洪灾过后预防哪些传染病


伤寒
伤寒是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水灾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眼结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呕吐等现象。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食物中毒

灾区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腹泻等,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并伴恶心、呕吐、口干等表现。

红眼病

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接触病人用过的东西,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
1468239557714.jpg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7-2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像镇扎实的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