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的10月是六安人的婚嫁高潮,特别是上班一族,很多人都选择在国庆小长假,操办人生的大喜事!今天的年轻人自由恋爱,结婚也只是一种隆重的仪式而已;但是在过去,婚嫁作为人生头等大事,各种习俗礼节还是非常庄重繁杂的。
婚嫁,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家家户户都很重视。但是,“一地一乡风”,各地的婚嫁习俗都有很大的区别,六安的传统婚嫁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和传承,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那么,你知道六安传统的婚嫁习俗有哪些吗?
旧时传统的婚嫁之事,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去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未婚男女,很少有机会在一起接触,所以,相互之间几乎完全不了解,要完成一桩婚姻,主要还是依靠父母的旨意和媒婆的撮合,其程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提媒
提媒就是提婚,由双方的媒人,分别向男女家长提出婚配意向,一般是先向男方提出,然后再向女方提婚,这就是所谓的“羞男不羞女”。
旧时媒婆
2看门头
双方大致同意以后,女方会组织家族中重要人物,一起去男方家里“看门头”。所谓看门头,就是到男方家去,看看男方家境状况,主要是看对方家里的门当和户对,与自家的门当和户对是不是差不多,如果相差很大,通常会拒绝这门亲事。
门当和户对
3过庚帖
如果双方没有异议,男女双方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在红帖子上,由媒人交给对方,对方会拿着双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或是乡绅“合八字”,如果“八字”不合,比如男女属相各为猴鸡或是龙虎,则最好不宜婚配。
4下书子
下书子又叫“过小求”,男女双方八字相合以后,便开始正式议亲。通常是男方先把求婚的“书子”,连同衣服、布料、烟酒已经猪肉等“彩礼”,交给媒人送到女方家里,女方若是同意,就会回送给男方允婚“书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订婚”,到了这一步,这门婚姻就算定了下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悔婚的。
5启媒
亲事说定以后,男方家里开始准备结婚事宜。首先,男方家里算好良辰吉日,然后把写着具体结婚日期的求婚书,由媒人传到女方家征求意见,这个过程叫“启媒”。女方若无异议,便定下婚期,并开出待嫁女的衣服尺寸,由媒人转交男方。
6迎亲
结婚当天,男方备好花轿、新娘衣服以及各种礼物,包括猪蹄子和“连耳肉”,由媒人带领迎亲的人员送到女家。旧时有个习俗,新娘出嫁时不穿娘家一根纱,所以,新娘的衣服全部换用婆家的新衣。新娘出嫁当天,要早早起床“哭嫁”,嫂子或是姐妹会在一旁不停地劝说安慰。
上轿前,新娘与兄、弟同食装在一个碗里的圆子、粉条,称吃“分家饭”,同时男女双方的家人会撕开“连耳肉”,由男方带回去一半。新娘梳妆后,由哥哥、弟弟或父亲背进大花轿,从闺房到花轿这段路,新娘是不能脚沾土地的。花轿进门时,新郎要对轿门行“下马揖”礼,新郎打开轿门,用红色布袋交替辅于地上,预示“代代相传”,新娘由伴娘搀扶着,从红袋上走过,中间还会跨过火盆,象征着“红红火火”,然后进入大堂。
7完婚
新娘进入大堂以后,与新郎一起,在司仪的指挥下进行拜堂成亲,主要步骤就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至此,正式完成婚配。拜天地,代表对天地神明的敬奉;拜高堂,代表对传统孝道的尊重;夫妻对拜,当然就是表示以后夫妻要相敬如宾。
8入洞房
拜堂大礼完成后进入洞房,饮圆房酒,然后就是闹新房。来宾会让新郎新娘表演各种节目,嬉戏逗乐,还有“赞喜句”,就是一人唱贺,众人道好。“新婚三日无大小”,通常来宾都会想尽设法来活跃气氛。
9回门
新妇一般于次日上喜坟,同时拜见家里所有人包括亲戚。婚后第三天,娘家来人接新娘“回门”,但当晚必须回夫家居住。一个月后,新娘回娘家可住上一个月,此间新娘还需给夫家每人做“回门鞋”一双。
旧时妇女地位很低,男方有休妻、卖妻、再婚、纳妾自由,女方只能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死了要“守寡”,甚至未婚夫死了,也得守“望门寡”,此外还有“童养媳”,“就亲(兄死弟就嫂)”,“换亲”等婚俗,这些都是残害妇女、违反人伦的恶俗和流弊。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婚嫁习俗也变得简洁和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恋爱、新式婚礼包括旅行结婚、西式婚礼等,大大地改善了社会风气。不过,在今天西化的大潮下,如果能够结合传统婚礼习俗,去其槽粕、留其精华,这样,既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签约作者:寒江雪 来源:六安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