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
王远秀,女,1957年3月出生,家住金寨县斑竹园镇街道居委会竹园组。1980年,王远秀经人介绍嫁给了朱耀彬。婚前,她就知道朱耀彬家中人口较多,家庭情况非常困难。但这位善良的姑娘想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毫不犹豫地嫁给了老实本分的朱耀彬。婚后,公公婆婆身体还算硬朗,她和丈夫一家的小日子虽说不富裕,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过得有滋有味。
不久,王远秀从公公口中听说了爷爷朱仕环参加红军的光辉事迹,立夏节起义后红32师在斑竹园会师,爷爷毅然离开家庭参军,并跟随部队转战四方,于1931年秋在河南光山白雀园错误的大“肃反”中牺牲,现在爷爷的墓安葬在立夏节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园中,王远秀深深地被爷爷的“红色革命”精神感动和影响。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婚后第二年,先是大哥因心脏病去世,后是已经60多岁的大伯朱德六被查出患有肝硬化,卧病在床,大伯是五保老人,无儿无女,没有人照顾。她心想,爷爷走得早,她要代替爷爷来照顾好这个家。她一句话没说,担负起了照顾大伯的责任,天天为大伯洗衣喂饭、端屎端尿,这一照顾就是将近两年时间,直到1983年大伯去世。
由于家庭负担重,婆婆漆德莲积劳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还患上了直肠癌。王远秀要一边务农,一边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常年肠胃不好,食不下咽,每次只能吃很少的东西,每天至少要吃五六次,王远秀就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婆婆的饮食。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又是两年。在她心里,丈夫的娘就是自己的娘,照顾婆婆就是自己的责任。婆婆对她有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有牵挂。1993年婆婆终因肠癌晚期去世,公公天天郁郁寡欢,王远秀就时刻守在他的身边,并安慰公公说:一定会照顾好他的晚年生活。王远秀的公公出生于1923年,是老红失人员,作为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过去的苦日子让他落下了不少的病根,加之年老体弱,心脏也不太好,为了让公公身体健康,王远秀三十多年如一日伺候着公公,经常帮他洗脚擦身,洗梳头发,剪指甲,端痰盂。在王远秀的照顾下,老人精神矍烁,容光焕发,走起路来根本不像九十多岁的老人,邻居们都说他有福气,他说:“都是儿媳妇照顾的好,让我在世上多活了二十年”。但生命终究抵不过时间,2014年冬天,92岁的公公含着笑离开了人间。
王远秀的事迹就像一首动听的音符,在乡间传颂,而且没有停止。二哥朱耀文,从小就是聋哑人,智障二级残疾,一辈子没结婚,他每天的起居饮食一直是由王远秀来安排。由于年龄大,没有子女,又有重大残疾,二哥被评为五保户,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王远秀还是把二哥寄养在家里,由自己亲自照顾,每天为他弄好水洗澡洗脚,经常给他洗头,剪脚指甲,二哥夜里起夜从来不穿鞋,经常弄脏被子,王远秀三天两头给他洗被套被单,她从来没有嫌弃过、抱怨过。
亲戚邻居们都看在眼里,也都被她的举动所感动,一位八十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整个街道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妇,从没见过她这样孝顺的。三十六年来,她辛苦持家,抚育儿女长大成人,不但送走了公公婆婆,还有自己的大伯,现在还要继续照顾聋哑的二哥。如今,在王远秀的悉心照料下,65岁的聋哑老人朱耀文,无病无灾,每天生活都是无忧无虑、乐呵呵的。
现在的王远秀也已年到花甲,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出现问题,不仅有腰椎病、妇科病,还有高血压、肾结石等疾病,丈夫也有肾结石、腰间盘突出,但她从来不多说,依然为这个家在默默地操劳、无私地付出。她把爷爷的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她的孝心孝行给社会吹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沉淀下许多许多感动。(金寨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