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行走在这乡间小路拍摄乡土人情,远处蹒跚走来一位孤寡老人,脸上布满皱纹,开口就向我打听梨凤村的一户人家。我不好意思的向老人说明我不是本地人,不认识这户人家,只见老人微微叹气,杵着拐杖就准备离开,想着我也没事做,就向老人表明我愿意带着他去找。
 
 一路上老人并没有说话,眼睛里泛满了泪光,我下意识的与老人聊起天来,问老人独自一人来这个村找谁?老人只说了一句回家,我当时感到震惊,难道老人很多年没有回家了吗,连自己家都找不到了。
 
 我们挨家挨户的询问梨凤村那户人家的具体位置,终于一个好心的村民道出了实情,沿着线索我们找到了老人的住处。看着面前破旧不堪的房屋,老人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加快脚步向房屋走去,我紧随其后。
 
 到处找了一番,才发现屋内并没有人,这也不奇怪,房屋到处布满灰尘,显然早已无人居住,老人蹲坐在地上,紧紧的盯着远处,不一会儿老人就开始抱头痛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起身便去了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两瓶酒来到老人身边,老人猛烈的喝了一大口酒,慢慢的与我聊起了属于他的一生。
 
 老人名叫张忠义,上个世纪80年代,老人在梨凤村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婚后两人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但是那时村里并没有修公路,交通不方便,与外界断绝了联系,一度导致村里贫困潦倒。本来生下双胞胎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但是由于家庭的贫困,这反而成了家里的一大难题,妻子因为这个事情与老人经常吵架,动不动就数落老人没有能力,养不活自己和两个孩子。
 
 老人也是受尽了委屈,面对妻子无休止的唠叨,老人只能整日借酒消愁。突然一天妻子对老人说,让老人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一开始老人很是拒绝,毕竟舍不得两个幼小的孩子和这个家庭,但是一想到如果不去打工,孩子无法养活,妻子也会跟自己吵架,无奈下老人只好扛起家庭的责任,背起行囊与妻儿洒泪分别。
 
 去到城里老人找了一份工地上的活,早出晚归,中餐一顿馒头就解决了。经常搞得遍体鳞伤的,饱受折磨下老人经常躲着悄悄落泪,但是一想到家中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老人总是安慰自己在坚持一下就好了。
 
 去到城里的那一年,村里刚好赶上修公路,交通便利了许多,老人也省吃俭用的将钱寄回家里,时不时的写信问问孩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想自己,但是都没有得到答复。由于过度思念孩子,老人便再次写信回家告诉妻子自己想回家看看,妻子也终于回复了,告诉老人孩子过得很好,还让老人不要回家,继续在那边挣钱,老人也就作罢,想到孩子过得好心里安稳了许多。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老人实在忍受不了思念孩子的痛苦,没有写信过问妻子,坐上车便往家里走,哪知这一去,老人的心再也沉不住了。回到家中并没有发现妻子的身影,两个孩子也大了许多,住在自己母亲家里。老人很着急连忙询问母亲妻子去哪里了,母亲却说妻子改嫁了,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久以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面,老人痛心欲绝,看到两个孩子老人忍不住哭出声来。
 
 母亲年纪已经大了,带着两个孩子很吃力,根本没法养活孩子,老人觉得很痛心,这些年赚的钱全部被妻子骗走了,还让家庭的生活变得如此穷困潦倒。那一刻老人想到了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报仇。
 
 老人拿着木棒找到妻子,远远的看到妻子和一个陌生男人,老人忍不住怒火冲上去就往陌生男人头部打去,使劲了全身的力气,将陌生男人打死了,还将背叛的妻子打成了植物人。因为这个事情老人被判了很多年,临走前老人留下了泪水,说这一辈子苦了母亲,还让母亲不要将这些事情告诉两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所以这些年母亲一直对孩子说老人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直到老人的母亲去世时才将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告诉了孩子,对孩子们说爸爸很爱他们,但是这辈子对不起孩子了。
 
 
 
 说到这里老人再次埋着头哭出声来,我下意识的拍着老人背,让他想开一点,陪着老人喝完了整瓶酒,给老人打扫了屋子,让他住进去。
 
 当问及两个孩子的去向时,村民说他们出去打工了,老人决定在这里等两个孩子回来。此时的天边泛起了一抹红晕,老人身影显得那么单薄,像极了一座伟岸的山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