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214
  • 回复4

[六安民生] 今年秋季幼升小的宝宝家长注意啦!六安小学生5岁半也可入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上小学的入学年龄为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所以,每年到八月底就有很多临近预产期的妈妈都预约剖腹产,迫不及待要见到宝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赶着9月上学!

!今后不用这样啦!
今年2月,教育部提出“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已经争议多年的“小学入学年龄”的话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昨天下午,我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告别小学入学年龄“一刀切”。
1.png

长时间以来,小学入学年龄的争议一直存在。今年2月以前,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对象,是“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

针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省教育厅昨天发布的通知中,已经有所改变。通知中明确:“原则上小学入学年龄为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在学校有学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是截止当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
也就是说,从今年秋天开始,在学校学位数允许的前提下,我省的小学最迟入学年龄,推后了整整四个月。

对于放宽年龄入学,学校必须公开规范办理,公告办法、流程和入学年龄的截止时间。各地要做好引导工作,不鼓励不足龄儿童入学,不得超班额放宽年龄招收不足龄学生。

!专家观点!

一、政策人性化
合肥学院教育系教授赵红表示,在入学年龄限制上,建立一个弹性的机制,主要的考虑应该是这样,更加地亲民、更加地人性化。

二、现实更为复杂
赵红表示,尤其是一些好的学校,大家趋之若鹜,它的学额会比较紧张,这种情况下,即便政策出来了,但是它之前的适龄儿童可能都接纳不过来,那这种情况下,弹性入学有可能就不一定能完全落实。

三、专家意见

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林林告诉记者,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应该清晰地知道,每个孩子的发育程度不同,同样的日历年龄,和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不一致的。

现在入学年龄政策放宽延后,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尽早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定要做好引导。

要注意提升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让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和他的日历年龄相匹配。这样的状况下,他入学了以后,才能有一个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的环境。

!家长们还关心的话题!


一、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原则上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合理拟定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
各县(区)原则上公办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总额的5%。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得超过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15%,且不得超过县(区)初中总招生人数的5%。

2.png
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三、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禁止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

严禁超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人数招生和超班额招生。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四、继续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大力推进校长教师县域内合理流动,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继续发挥“指标到校生”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的宣传,落实指标到校生政策要求,引导学生自愿合理分流,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五、特殊群体子女入学政策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持有我省居住证人员的适龄子女,可以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身份证件、居住证明、就业证明以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材料等(具体材料由各地确定),向居住地所在入学区域的学校提出就读申请,学校因学位限制无法接收的,由所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的学校就读。
六、实现“人籍一致”
学生入学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要通过学籍系统为学生转接学籍,实现“人籍一致”;原来没有学籍的,要为学生新建学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入学的,学校不得通过招生程序将其学籍注册成正式在校生。
3.png

七、创办更多的“家门口好学校”
加快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努力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满足城市义务教育学位需求;
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创办更多群众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来源:安徽经视、安徽商报、大江晚报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7-3-2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快乐无忧的时光却被人为的送进学校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肯定不行,8月31日之前的孩子都安排不完,之后的怎么能上!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6 1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这样就好了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7 0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1239]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