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273
  • 回复5

[六安事儿] 一位女校友笔下的毛坦厂中学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原高三(3)班的孙庆华— —那个当年在一些同学看来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毕业后又"失联"多年的女孩儿— —在阔别母校30年后的今天,终于回来了!并且很接地气的站在这里了......       真的十分激动,也十分感慨!想说的,实在太多......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459.jpg
  5年前,一个牛皮纸信封出现在我的面前。正是它,让我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这是一封手写信,是高中同寝室的几位女孩儿,在多番找寻而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由其中一位执笔给我写来的,可惜这位女孩儿今天没能到场。当时看着已十分罕见的手写信,读着里面亲切的内容,我瞬间被拉回到那个已经十分遥远的年代。本以为,那只是人生经历的一小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将越来越模糊。未曾想,3年艰苦环境下的求学生活,竟如此刻骨铭心!这段经历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我根本没有忘记......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1.jpg
  33年前,一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带着青涩和懵懂,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进这菁菁校园,聆听了同样的教诲,立下了鸿鹄之志,从此,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2.jpg
  记忆中,校舍都是灰砖黑瓦,地坪还是泥土的,有些坑洼,雨雪天拖泥带水很容易打滑。教室排列整齐,一个班级五六十人,女生不超过10名,里面桌椅板凳排得满满当当;寝室里放满了高低床,面积最小的也要住上8个人。       日常课程排得很满,从早读到下午放学,基本没有娱乐活动,音乐和体育课在我的印象中几乎空白,高考前更是各种练习、试题轮番上场,紧张得令人窒息......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3.jpg
  学生食堂供应的饭食品种不多,基本看不到荤腥,要想吃点别的,可以选择私人出售的菜品。这些学校周边居民做的生意,为大家的伙食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种。而我们这些走读生,每天从家里带菜,中午买些热饭,捂一捂就吃下去了。一年四季都这样,从没担心吃了冷食或变质食物会肠胃不适。因为年轻,经得起折腾;同样,因为年轻,吃啥都吸收,吃啥都长肉。还有那正对女生寝室大门的水井,即便在那个年代,也十分罕见。打水不光要凭力气,更讲究技巧,女孩儿们要想打起满满一桶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请旁边男生帮忙,又不好意思;男生想主动帮忙,同样心存顾虑。冬天井台结冰,打水更是提心吊胆......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4.jpg
  还有我们这些三线子女,绝对是当年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床位紧张,学校一般不安排我们住宿,或者因不习惯,宁愿每天早出晚归。夏天还好,寒冬腊月可是件考验人的事儿,至今记忆深刻。为了能撑到中午饭点,我大清早就吃油炒饭,天不亮就出门,和小伙伴们顶着冰天、踏着雪地,绕过静寂的公路,跨过潺潺的小溪,走向窄窄的田埂,为的就是抄近路早点到校。即便这样,单程仍将近1小时。到了学校,已经非常疲倦,早读课经常会打瞌睡......放学回家,再走个回程。天天如此!想想真是挺不容易。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5.jpg
  最让人感慨的,是农家孩子的刻苦,以及他们生活的不易。作为三线子女,我们虽在山区长大,却一直生活在厂区那样的小社会里,生活条件与当时的城市相差无几,对农村基本不了解。进了毛中,才近距离地接触到农家孩子,那份触动,真是前所未有!这些同龄孩子,比我们成熟稳重得多,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一位同寝室的农家女孩儿,每天天不亮去校园背单词,晚上熄灯后点着蜡烛继续苦读,基本没有课余生活;吃的是最简单便宜的饭菜,不考虑营养只需填饱肚子;穿衣没有四季之分;雨雪天靠狂奔躲闪,因为没有雨具。最让我心酸的是,家里拿不出学杂费,她竟然背着一袋米来冲抵......真让我难以想象!看到她生活如此困顿,忍不住伸手相帮......其实当时类似情况并不少见,这只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例子。在农家孩子眼中,我们这些三线子女大多贪玩,不好好念书,因为没有生存压力,不用背负家人的期盼,所以也没什么高远的人生目标。人各有志,不必强求,那些历史造就出来的差异和误解,并未影响同学间的交往,相互间没有嫌弃和排斥,只有理解与包容、交流与互助。年轻而单纯的我们,成为了朋友,而且,是一生的朋友!  3年高中虽不轻松,但我们过得简单、快乐、无忧无虑,不仅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更锻炼出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性!所以我们记忆深刻、永生难忘。这是现在和将来的孩子们没法想象、更无法体会的人生财富。对于走读生来说,还有另一份收获— —那就是养成了健步如飞的行走风格。现在所谓的暴走一族没啥了不起,我们在30年前就已经是了......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7.jpg
  那时的我们,有些不知天高海阔,从未想过今后的人生路会有多么的崎岖坎坷;那时的我们还有些"傻",男女生甚至不能交谈。带着那股"傻"劲儿,我们读完了高中;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几分自信几分忐忑,我们走出校门,追逐梦中的灿烂和事业的辉煌,开启人生新篇章;也是从那时起,大家天各一方......
当年,没来得及道一声"珍重",便各自踏上奋斗征程,如同一颗颗蒲公英种子,散落到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未曾想,一次"再见",却来得如此漫长和不易,整整走了30个轮回!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8.jpg
  30年间,大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是,无私的师生情和诚挚的同学谊,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股暖流。4月初与张老师取得联系时,我真是高兴极了!坦言这么多年失联是我这个学生没有做好,现在有一种回归大家庭的感觉,很好,很温暖!在此还要感谢陈勇同学将我拉进同学群,让我迅速融入久违了的同窗氛围。一样的热情,一样的青春记忆,一样的回顾与牵挂,给了我们足够的相约相聚的理由,想要听听久违的声音,想要看看久违的面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同学情才能超凡脱俗,不为功利。这份情谊,以其强大的引力,超越时空,让我们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重新相聚。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09.jpg
  再见面的我们,不禁感慨万千。30年的征途,每个人都有一本值得珍藏的奋斗史,有的人的经历甚至是一部传奇。但无论时乖运蹇、崎岖坎坷,还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都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 —皱纹白发,已将岁月的沧桑刻在脸上;风霜雨雪,已把曾经不谙世事的少年,带入老成持重的天命之年。30年的风雨,既让我们感受了事业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也让我们体会了收获的喜悦,人生的真谛。当我们经历了沉浮沧桑之后,蓦然发现:世间有这么种情感— —虽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情!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10.jpg
  这场相聚,让大家彻夜难眠,一群年近半百的人像孩子一样兴奋和自豪,兴奋,是因为我们仍有一颗年轻的心;自豪,是因为我们还保留着一份真纯的情!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的我们,无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在这里,要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您们教授知识,即使我们已走出校门,也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成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们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同时,要向本次活动的倡议者、组织者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为这次活动付出的辛劳。我们还要向因种种原因没能来参加的同学表示问候,期待他们下次能够如约而至。不得不提的是,我与一位当年品学兼优的学霸30年后的第一次见面,竟是去探望病中的他......真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令人唏嘘和忧伤......祈愿他早日康复。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11.jpg
  从1987~2017,这30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折;这30个春秋,记录了我们成功时的喜悦和失意时的忧伤,也承载了我们无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今天,我们不论业绩大小、人生得失与境遇顺逆,始终紧紧相连。因为,我们带着同窗的深情祝福,我们前行的背后有着老师关切的目光,我们更承载着母校的殷殷寄托。母校,有着我们青春飞扬的最好回忆,在这里,我们可以咀嚼那件件陈年往事,重温那纯纯学子之情,感怀那谆谆师恩之重。感谢母校,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位学子,给了我们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这是一种记忆,是生命的机缘;这更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珍惜。如今的母校已今非昔比,变化之大可谓翻天覆地。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毕业生,遍布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优秀教学模式广受社会关注;现代化教学大楼、漂亮学生公寓、高标准餐厅、完备的基础设施,都是当年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身处其中,除了原来围墙外的那颗大树,已经寻觅不见当年的痕迹。为母校这30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感到自豪!愿她浓厚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校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12.jpg
  20岁时,我们风华正茂,30岁时,我们只争朝夕,40岁时,我们睿智豁达,50岁时,我们会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翅膀不再轻盈,容颜不再清新,但我们的脚步更加稳健,内心更加坦然。时光无言,洗尽铅华;人生不老,只为成熟。昨天,是今天最深情的回忆;今天,又是昨天梦想的现实;明天,我们将把今天动人的一幕,深深印在记忆中,让它永远闪耀绚丽光芒。希望到老的时候,还能像今天一样。
微信图片_20171113091513.jpg
  如今,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感受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它早已不像从前那样盲目排外,自视清高,而是十分注重文化的包容性,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新老朋友。欢迎老师同学们来上海观光做客!谢谢大家!
毕业30年聚会感言  2017.10.3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7-11-1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未来的我能在若干年后与曾经的老同学再次聚在一起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不经意见,在想多年以后的我们会怎么样。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母校,难忘同窗情谊。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4 2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可以找到同学!我找不到同学怎么聚在一起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