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页:工厂:代工厂是如何操作的?
整个渠道其实已接近渐明了,但唯独缺少了最后一个环节——消耗链,究竟不同类别的购买商买这些问题处理器干什么?我们分别针对不同的购买对象来深入分析。
代工厂
代工厂应该是此类处理器消耗量最大的部分,收货商安插或收买的“内线”会将购买或者换来的问题处理器混入其他品牌厂商定制的机型中,虽然定制厂商会有抽样检查,但极大的产量会让这些人愿意冒此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用户购买未开封产品却检测出使用工程样品CPU。
品牌厂商
有些品牌场上拥有自己的拼装生产线,他们会买来Bare-Bone(准系统,无CPU、硬盘和内存),然后在自己的产品线上进行组装。这类生产线管理漏洞较多,一些工人会携带供货商(也就是从上游购买问题处理器的商家)提供的问题处理器,替换生产线上准备好的正常处理器。然后他们会将替换的正常处理器供应给供货商,得到其中的利润。
水货商
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都是些内部人员从中做鬼,但水货商购买的动机就相对单纯了,他们通过供货商购买少量问题处理器,将待销售的部分水货笔记本CPU更换,然后将换下来的正常处理器高价销售给供货商或直接供应给零售渠道,赚取差价。
经销商
经销商也是这类处理器的消费群体之一,当然,他们的消耗量并不大,因为品牌厂商对客户投诉是非常重视的,经销商一般不敢私自拆开机器进行部件更换。但这并非绝对,一些不良经销商受利益驱使也会像水货商那样更换正常处理器,赚取差价。
零售市场
大家得知零售市场销售测试处理器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其实说实话,他们是整个流通链中最清白的。他们的利润最小,并且只能赚到像正常处理器一样的利润,甚至更低。他们之所以做这种处理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市场上正常盒装销售的移动处理器太少见,并且这类处理器售价过高,一般用户不会接受如此高价的产品。顺应这种需求,他们才开始加入协同销售的行列。但是像我们上面提到的,有一些有背景的商家,会进行改造或者Remark,以蒙骗消费者,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是严重扰乱市场的行为,并且并不只有销售给消费者谋取利润这么简单,他们有些会将自己Remark后的处理器供应给小厂商。
问题处理器对正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Intel没有就此事件作出任何声明和市场肃清活动,但从我们以上分析的整个流通链可以看出,问题处理器在这样的流通链中存在,必然在某些重要环节出现漏洞。对于购买笔记本的用户而言,这样的漏洞可能会造成消费者经济利益的损失。
首先,问题处理器会严重扰乱Intel正常移动处理器市场布局,影响Intel下游厂商的正常利益。流通环节中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换取正常处理器,并且再次进行流通,厂商的利益无形中在流失。当然,这种责任归根结底的问题根源在于Intel。还是我们第一篇中的那些疑问,Intel如何保证测试处理器的强制100%回收?如果有损坏的处理器,如何处理?如果这两点都控制得力的话,Intel如何解释市面上如此高数量的问题处理器?Intel提供给厂商测试版本处理器,没有想到反而会被厂商废物利用之后砸在Intel的脚趾头上吧。事实上,受到最大伤害的是国内非一线品牌厂商,他们蒙在鼓里被人更换自己高价买来的正常配件,出了问题还要背负所有的责任。接下来就是消费者,消费者花正常的钱却买来一台运行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但唯一能够笑到最后的,其实是Intel。因为无论是正常处理器还是问题处理器,都提高了Intel移动产品在市场的占有量,增加了曝光机会,小厂商的死活他不必管,但利润最终的流向无疑都是Intel。
安装在机器中的问题处理器
其次,Intel移动版问题处理器存在使用中的各类隐患,这对于最终使用的消费者而言,可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莫名其妙的系统挂起、无法正常降频工作、无法在预定目标频率正常工作甚至是无法正常安装某些操作系统。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极不公平的。花正常笔记本的价钱却买到了一台CPU有问题的处理器,这种感觉怕是经销商、厂商和Intel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