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736
  • 回复1

[车友杂谈] 中国汽车市场08十大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中国经历过诸多波折,汽车行业也经历过诸多难以忘记的记忆碎片,对于处于急速增长的中国车市而言,08年所发生的一切更该被记住。让我们记住这特殊的年份。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并非是汽车行业的特有名词。只是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太大,即便是新欣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在这常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降价、减产、裁员,金融危机也打破了很多人年初对中国车市急速增长的幻想,开始理性思考起来。

  中国汽车行业的走向如何,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多的汽车经销商被兼并或破产,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场金融危机也让中国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质”。当经济急速增长的时候,虽然很多人意识到服务、市场、品牌、技术、管理这些隐性因素的重要性,但极度膨胀的市场让车企和经销商无暇顾及这些,而这次金融危机则给了中国车企一个自我调节的机会,不夯实基础则面临淘汰,未免不是好事。
  就象一个人感冒一样,虽然感冒的时候是痛苦的,但是经历过一次感冒抵抗力也增加一分。
  燃油税
  不管燃油税改制是否彻底,但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择机”十四年的燃油税终于出台的确是该被记住的。燃油税的征收意义,并不在于消费者该出多少钱,而是建立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制。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能源合理使用的问题,“环保理念”并非是一句空话,除了消费者自觉外更需要一个合理公平的外界环境。

  相关利益部门能够突破自身的利益范畴,实施燃油税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1000万
  07年的中国市场让很多人看到了突破1000万的希望,“超英赶美”的意识形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直存在心底的期望。1000万,更多的意义并不在于数字,而是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在世界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更多人知道,即便08年中国产销量达到了1000万,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屹立与世界强国之列,毕竟在这1000万中有多少产品是属于自己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多少能够被国际消费认可。有量无质并非是我们的追求。

  快接近12月底了,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离1000万还有一段距离。而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似乎该庆幸,至少这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差距。
  4S销售模式

  4S店至少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标志,几年前就有人指出,中国的汽车销售店是全世界最豪华的。在引入第一家4s销售模式前,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应该说是“无组织无纪律”状态,4S店的产生对品牌的建立和推动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不过随着汽车消费的日常化,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加上汽车行业利润空间骤降,4S店销售模式否还有必要存在成为今年讨论的话题。相比豪华的展厅设施而言,消费者更在意经销商所提供的服务。高昂的建筑成本造成4S模式的收费居高不下,而服务却又有所制约,因此很多车企开始思考建设“卫星店”“大卖场”的形式来拓展网点,尽可能的深化服务。
  4S店销售模式的终结应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新的开始。

  奥运
  一场奥运盛会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情绪,而在汽车市场,围绕奥运所做的公关活动也枚不胜举。虽然大众作为奥运官方的赞助企业占有优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其他的汽车品牌并不甘心,邀请名人代言也好、赞助奥运关联组织也罢,总之一句话,不与奥运扯上关系誓不罢休。

  当然,在这场看似好无硝烟的竞争场上,我们更加关注中国汽车行业围绕奥运所做的营销活动。通过奥运赞助,我们看到了汽车行业的营销实力之弱。相比NIKE等营销高手,很多汽车企业的营销手段显得更加幼稚和简单。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抓住消费者心理,深深打动他们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必修课,尤其对自主品牌而言。
  汶川地震与捐助  40万元与1000万元,这是5.12大地震后所能统计到的48小时内各个知名汽车品牌最低和最高捐款金额,他们分别来自戴姆勒集团与现代起亚集团。
  虽然在这次国难中,地产行业被指责的更多一些,但同样在汽车行业,不同的企业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也引发了业内的讨论和思考。

  虽说,捐助并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但对于一些标榜热衷于慈善事业的生产企业而言,区区几十万的费用加上强词夺理的官方文章的确难以让普罗大众难以接受。当企业公民理念开始在社会中普及,甚至在其肌体内生根时,企业应急救援所做出的表现也从一个方面考验着每个企业的公关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

  C-NCAP  曾作为安全评定权威的C-NCAP碰撞认证,却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各方攻击的对象。

  “给众多汽车做出星级评价的C-NCAP既不是国家标准,又不是行业标准,仅仅是C-NCAP这个机构自己定的”。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C-NCAP背后真相被一步步揭开。这个曾经成为丰田、大众、铃木等知名厂商宣传重点的安全评级标准,一夜之间成为了“第二个全国牙防组”。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东西来到中国总会变了一种味道,或许这就是中国特色吧。当然,作为一个民间组织,C-NCAP不可能是慈善机构,动辄数十万的车要被撞两次成本也是可观的,商业运作化的背后必然牵连着种种利益关系。
  C-NCAP事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中国的汽车行业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认证机构,而ZF又应该如何作为?
  出租车集体“饮早茶”

  出租车,这个已经开始融入人们出行习惯的交通工具自打重庆的哥罢工开始又引起了社会关注。
  从海南三亚、湖北荆州、广东潮州、甘肃永登、广东汕头、河南南阳、陕西周至到湖北随州,都开始紧跟重庆的哥的步伐表达了各自的不同诉求。正当以为事情即将结束的时候,广州1.8万名的哥又相约“喝早茶”。看来,的哥的生计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症结。

  08年中国的群体事件被曝光的越来越多,这可得益于网络的发展。而通过出租车停运事件以及ZF所作出的回应来看,群众的要求并不高,而ZF作为行业的主导者是否存在着“失察”的责任?
  抵制
  法国奥运圣火熄灭以及萨科奇会见达赖的举动触动了国人的自尊心,而汽车行业的法系产品也无可避免。对于抵制的做法是否粪青和幼稚,见仁见智,不过这场风波也告诉了很多外国企业公民,商业和政治是不可能真正分开的,要想扎根一个国家谋取发展,必须真正去理解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而同样的,虽然中国汽车市场是“万国盛会”,但细心的人会发展,也只有那些真正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企业和产品才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一味的“拿来主义”最终只能惨淡收场,克莱斯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收购  或许NANO成功收购福特路虎和捷豹触动了中国车企,加上最近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各大巨头纷纷抛售优良资产,汽车行业对国际强企是否值得收购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收购,也许是一个让自己快速进入世界强林的捷径,但是如何消化是一直摆在国企面前无法逾越的鸿沟。企业与企业的合并并非是单单的金钱交易,更多的还需要技术、管理的支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发动机、底盘等核心技术的市场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才是当务之急。奇瑞、吉利、比亚迪、一汽、上汽,哪些企业能够真正的成为中国汽车的代表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想象,在挤身国际强林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收购只是其中一个方法而已。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泪水!太多的愤怒!太多的沮丧!太多的无奈!太少的笑容!太少的惊喜!!!!:han :xs :xs :yq :ku4 :ku4 :ku4 :gl :xiong :tx :tx :kl3 :lol :lol :ye :ye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