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564
  • 回复2

[摩托车] 《摩托车趋势》总编王立佳第三次对话大长江集团董事长王大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年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对于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来说,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和转型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制造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怎样让中国在今后几十年内继续保持稳定和谐、经济快速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国家更加强盛、民族文化更加辉煌,是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培育出世界级的品牌,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集团,同时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则是每个企业所必须迎接的挑战,也是每位企业家的必修课。
    面对金融海啸,理性度过危机

    王立佳:2008年无论是外部经济的大环境还是摩托车行业内部的小环境都面临着很多困难,作为一个制造企业的领导人,您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经济的现状?

    王大威: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用“金融海啸”一词来形容非常恰当。就目前情况来看,它已经开始引发摩托车行业的震荡。整个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给整个经济带来了泡沫,不仅是虚拟经济,也包括实业所需的原材料,比如钢铁、石油、橡胶、矿石等,这些东西都拿去炒,就出现了大量泡沫,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在第四季度原材料价格突然下落,有些甚至比去年年底的价格还低,在这样一个过山车式的经济转换中,给实业带来了太多问题,这里面当然包括摩托车。

    王立佳:是的,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具体到摩托车行业而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大威:金融风暴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打工经济的影响。我认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有三大引擎: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建筑和地产业、汽车产业,这些都涉及到大量的打工人群,特别是广大农民工。摩托车最大的购买群体是农民,而农民购买摩托车很大程度上是靠打工收入而非传统家用耕收入,因此,摩托车产业属于典型的“打工产业”。中国摩托车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找工经济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导致打工经济受到巨大打击,也直接影响到了摩托车。另外,汽车比摩托车还要更早进入冬天,汽车产业所牵涉的工业群、产业链太大,牵动着各行各业,它也直接影响到摩托车行业发展。

    王立佳:经济大环境的回落,最直接反应到打工经济上,这导致了农民购买力下降,也导致直接为农民服务的产品受影响最直接、最明显。那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企业能经受住真正的考验吗?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

    王大威:整个行业的内销在下降,出口也在下降,不仅是国内一些小企业面临着倒闭,包括国际市场,欧洲的大排量销量下降了60%~70%,日本、美国也是如此,这些肯定对行业有影响。就大长江自身来说,从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而历年这个时期应该是上升期。今后,经济环境的变化还会引发哪些问题,这个还得观察,不能过早下结论。

    王立佳:中国和世界紧紧连接一起,世界经济3、50年肯定要出现一次危机,关键是看有无实力去应对。在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问题就加速暴露出来。因此,在整个经济链条中,企业行为应该理性和理智,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更应该在这方面担起责任。这也涉及到行业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最近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多元化经营的后果。特别在遇到风暴和危机时,风险就一一显现出来。

    王大威:关于多元化经营,这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因多种经营而造成现金枯竭,将会成为重大的战略失误。对多种经营历来都是争论不休的,但我们总结一条,资本实力是根本保障。谁都想把企业做大,但需要量力而行,需要理性和理智。多种经营的前提是资本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目前的中国,即使有资本能力的企业也欠缺管理能力,我认为现在不应该提倡多种经营,老板们还不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就不懂用什么样的人,那就更谈不上管理。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 于 2008-12-31 21:06 编辑 ]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Ⅲ对应,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王立佳:结合今年的年度车型评选,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确实处于一个调整期,企业推出新品的力度也有所减缓。站在车迷的角度,我们希望像大长江这样的企业能推出一些更高端的形象车型、旗舰车型,这不是为销量,中国摩托车应该有更高的标杆。

    王大威:中国摩托车市场最大的消费者还是农民,我们现在的市场方向还是务实为主。当然,对于时尚、动感的车型,企业都会有考虑。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应国Ⅲ,它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燃油蒸发的回收、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标准在欧洲都没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企业包括合资品牌也都把精力都放在这里。新标准的执行给企业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以及很大的挑战,这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也需要企业有很大的付出。

    王立佳:国Ⅲ标准将带来摩托车行业的一次大规模洗牌,站在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这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它将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从社会效益上看,整个摩托车行业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站在市场的角度,优秀的企业,优质的产品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王大威:其实大部分企业都能实现国Ⅲ排放标准,区别只不过是时间的快慢,实现程度的优劣。因此我们最担心的还是那个根本问题━━公平。如果一部分企业去认真实施,而另一部分企业不实施,将势必导致行业再次陷入混乱。

    王立佳:诸如3C认证、一车一证、生产准入等等一系列法规,对行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正因为职能部门的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甚至是大开绿灯,才导致制度变味,可以说,他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Ⅲ如果再次成为虚设的门槛,将是对中国摩托车行业最大的打击。

    王大威:各个企业之间发展方向与技术实力参差不齐,国Ⅲ真正到来时差距将会更大。因此,摩托车行业的冬天还没完全到来,现在只能算是初冬。

    非法助力车,摩托车行业又一毒瘤

    王立佳:的确,这个行业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恶性循环与混乱始终伴随着行业的成长,给优秀企业造成了很大障碍,而落后的又总是能受到“保护”。

    王大威:这就谈到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对摩托车行业杀伤力非常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燃油助力车。通过大标小(排量)、双合格证等一系列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这些用廉价材料生产出来,不用上目录、不用上牌照、不交购置附加税的助力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这些燃油助力车其实就是摩托车,生产它们的很多是非法拼装企业,以低质伪劣材料带来的成本优势迅速推向广大农村市场。我们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就拿河南省来说,今年这类车的销量能达到120万辆,直接造成摩托车销量下降到50万。通过这样一个数据对比,违法生产的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个情况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它的危害比金融海啸的影响还要严重,我们过去谈电动车,它实际上是消费者选择的问题,而燃油助力车则对摩托车造成了直接杀伤,这是摩托车行业极大的毒瘤。

    王立佳:您说的这个情况确实触目惊心,这类产品逃避了一切责任,逃脱了一切义务,在排放、税收、机动车管理等方面带来大量问题,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正规大企业在努力对应国Ⅲ标准,而这些不法企业却利用政策的空间,以低质低价吞噬着市场。

    王大威:本来摩托车行业还是比较健康的,尽管存在城市限牌等问题,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慢慢解决。助力车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农村,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农民是很有利的,对摩托车行业也是有利的,但现在都被这些负面问题抵消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涨价,自然发展的结果

    王立佳:燃油助力车之所以有它的生存空间,还是在于其价格因素。摩托车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价格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在今年,大长江率先涨价,我认为它标志着摩托车行业竞争意识与竞争手段的转变与提升。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非常关注您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王大威:这和我们内部的一个理念有关,在公平竞争环境下,靠价格战取胜的企业不多,而只靠价格去竞争的企业也是没有发展力的。大长江因历来不打价格战,也不认为打价格战就能赢,这样只会将行业引导到不正当竞争环境中。其次,大长江处于目前这个位置,其行为应该做到公正,要具有商业道德且应该有表率作用。因此,我们经过研究,就算销量下降也需要涨价,因为原材料等一系列成本上涨了。第三个重要因素是为了国Ⅲ对应,如果到那时候再涨,因价格涨得太多而导致价格突变,这方面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中国摩托车行业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降价趋势,也没有这个经验。对于涨价谁都没有经验,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涨价策略,主要是试探一下市场,看看涨价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什么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这是我们内部管理的问题,后来该问题得到了纠正。

    王立佳:为国Ⅲ到来的价格变化留有余地,同时接受市场的验证,这也是对企业竞争实力和市场成熟度的一次检验。我认为对于优秀品牌企业来说,涨价才是出路,其意义就在于让优秀企业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让它们有实力进行产品研发、培育品牌,构建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最终受益的也必将是消费者,因此,我们要看到企业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和道德。王大威:是的,中国摩托车工业还有一个深层次问题,因为利润偏低,那些为整车厂配套的协力厂实际上没有研发和继续发展的能力。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空间,否则这些企业就发展不起来,我们产品的品质好坏与配套企业有巨大的关系。因此,大长江涨价的同时,那些配套企业也相应获得涨价,我们希望他们对这个行业有信心,我们也鼓励他们把零部件做到世界上去,配套企业如果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对整车企业的未来没有任何好处。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现突破,走自己的研发之路

    王立佳: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了30年,先后解决了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市场需求,那么,摆在我们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随着市场的发展,下一个需求会是什么?

    王大威:中国摩托车30年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应该肯定。说到不足,其实就是在研发上,在高水平制造技术上还不够,这不是摩托车行业独有的,而是中国整个制造业都存在的问题。虽然摩托车技术含量没汽车高,但摩托车研发相对汽车还好一点,起码我们自己还可以设计摩托车,但在大排量、高技术含量摩托车领域我们还处于幼稚阶段。

    王立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将在政策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弱化,我们也必将迎来大排时代,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那么,中国企业该怎么起步,该走怎样的大排之路?

    王大威;大排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我们在技术、品牌、投资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经验等方面都还有一定不足。对于行业来说,改革开放30年最大成功是可以自己制造摩托车,用国产顶替了进口;第二大成就是中国摩托车可以出口。在以载货和代步为主的小排量车型生产,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是有地位的,虽然出口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毕竟有一些产品能够适应世界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概括来说是我们抵制了进口,还能向世界提供摩托车。当然,我们最大的问题点仍然是研发,中国摩托车真正强大的日子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受广泛喜爱的产品,这就涵盖了摩托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大排量和小排量。

    王立佳:对于中国摩托车来说,我们能做到跟随世界先进水平也是很大的成功,就像家电产业一样。那您设想一下,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像制造现在的小排量一样,自主研发并制造出真正的大排量车型。

    王大威;这个一定能做到,但不是全行业都要达到这个大状态,因为行业有分工,有些企业适合做小排量。我认为10年以后在世界上就会有我们的大排量摩托车出现,我说的是比较知名且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品。如果10年后再做不到这点那就真的是不应该了。

    王立佳:的确,我们现在缺乏高水平制造能力,即使将一个车型的全套数据提供给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王大威:中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研发大国,产业升级的概念里面研发是第一位的,而研发靠高精密制造体系才能保证,因此研发水平达到了,其制造水平肯定会上去,中国人得有这个雄心把研发做好。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其实跟汽车发动机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人没有真正做过汽车,因此对这个基础的理解就差,这个是有自身客观因素的。我们把小排量产品做到非常优秀,在世界上达到垄断那也是伟大的,未来的世界,更突出国际分工。

    王立佳:关于分工,还有中国摩托车的产业定位,方向究竟在哪?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我把世界摩托车格局划分为四大板块,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那中国未来的地位在哪?如何实现话语权和影响力?

    王大威:我认为还是250毫升以下作为定位比较现实,说高了有些夜郎自大。豪爵参加GP赛车的目的也是对大排量车进行了解和理解,但在世界上小排量还是占主体,摩托车的大环境是以代步工具为主体。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这个都没做明白就总想大排量是不对的。大长江目前在小排量研发方面,技术能力以及运用国际技术的能力已具备一个比较高的实力,我们有信心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改善不停步,以目标规避风险

    王立佳: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下,更需要我们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而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板文化,它是围绕老板个人而展开的,它直接影响到制造、经营、品牌建设等方面。我们都知道老板文化存在风险、这也意味着企业是有风险的,您认为应该怎么去规避它?

    王大威:任何企业都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大长江壮大以后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反映最直接的就是员工觉得企业没问题,存在着不以为然的心态,这是任何企业从小到大都会遇到的阶段,表现为机能产生了病态,就是我们俗称的大企业病。大长江的做法是尽量以扁平化式的管理和固有的企业文化来解决问题。

    王立佳: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民营企业做大以后在管理和体制上比国企还国企,在决策上,受老板个人因素影响非常大,如何在管理上拒绝国企化?作为企业领导人,您如何来保障企业今后决策的正确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王大威:这个问题确实都存在,在老板层面上如何去规避风险,我认为不是靠民主机制、集体决策等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按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去办事。这个规律其实很简单,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断提升,改善不停步就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企业做大之后都会存在一定惰性,但改善问题是永无休止的。我们强调PQCDS理念,P是指产品,Q是质量,C是成本,D是准时化,S是营销,任何工业企业都离不开这5个要素,将每个要素提高,这个团队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怕。如果企业没有目标,就没有提升,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每个员工都能做好,都有不断的改善,当他们都能发挥作用的时候那企业才真正强大,目前大长江还做不到这一点。

    王立佳: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其实也就是老板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或是实现销量,这样的企业肯定做不大。其次,有目标如果不能分解和执行下去也是问题,执行力就是能力。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就是执行力,民营企业最关键的也就是用管理体系去规避老板个人风险。

    王大威:大长江的目标不仅是做到质量领先,而且还要团队成员在各自领域都能领先。企业要获得很好的发展,关键看企业领导能不能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这些人才能不能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导人。大长江的企业文化很简单,就是认真、细致。每一个员工都能认真细致地工作,就会少犯错,就会得到真知,就会提升创造力和执行力。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付,什么东西过得去就行。老板最怕犯的错误就是决策错误,所以在决策时慎之又慎,前思后想,并且决策有弹性,还要量力而行。此外,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做好企业就要学会吃苦,要做第一,所吃的苦也应该是第一。

    记者感言

    当行业面临风雨和挑战时,当市场处于风口浪尖时,对一个企业的考量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年来,大长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话题,慈善捐款、率先涨价、投身赛车运动、优化产品结构……除了大长江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外,大长江的做事风格突然变得高调且明晰起来。从2006年开始,三年来的三次对话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到了大长江的内在东西,也逐渐理解了大长江的性格。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走向世界,迈上更高台阶,除了要具备民族精神和勇气外,更需要智慧和实干精神。如果说谦虚是我们的传统品德,那么未来需要的就是强大自信,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自信从何而来?它最终还是通过实力来体现,打造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靠的正是那些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王大威说得很好,打造企业综合实力不是靠老板一个人,靠的是团队,靠的是每一个员工。当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目标,并且在不断实现目标中寻找更高的目标时,那这个企业就能成为伟大的企业。站在国际大舞台上,我们需要有雄心,让中国企业变得强大,甚至是可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参与全球竞争,受到对手的尊敬。这就是中国未来的目标,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