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922
  • 回复1

当GDP指标成为“鸡的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时,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由于统计科学性和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应该取消地方ZFGDP的统计。

    华商报发表毕诗成的文章:官员唯GDP马首是瞻,为了“搞活经济”,不惜拉高房价物价不断折腾老百姓的小日子;为了招来商引来资把税收拉上去,不惜对污染别过头去假装看不见;为了在国内排名短期靠前,不惜将属于儿孙的资源提前弄出来浪费式消费;为了拿经济数字换乌纱,不惜一门心思地大搞政绩工程而长期懈怠民生建设……要说GDP的罪过,的确可以列出不少。笔者曾是“唯GDP论”坚定的炮轰手,曾多次撰文谴责这一经济至上的思维,但坦率地讲,面对呼吁让其“以死谢罪”的强烈建议,我还是有些不以为然,为此要在这里呼吁“枪下留人”。理由很简单:说到天上去,GDP也不过就是一种经济核算的方法,本身谈不上多少善与恶,关键在于在它身上附加了什么。核心矛盾在于两方面:一是作假泛滥,数字不是被敬畏的客观存在,而是长官意识之下的任意变形的橡皮泥,甚至“要政绩的时候是一个数字,要补助的时候又是一个数字”,但因统计作假的行为25年来几乎就没有处罚过县级以上的官员,这俨然是对造假文化的纵容。二是被看得太重,地方GDP本应该只是经济水平的参照,现在却成了考核干部、决定升迁的重要砝码,不扭曲才怪。如果我们自己转不过弯,即便强令地方不搞GDP统计了,还会有其他的某个“G”来扮演这个角色。当务之急是,先卸包袱,后挤水分,让GDP回归它的本源。所谓卸包袱,就是彻底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政绩考核,摆脱“唯GDP论英雄”的老路,将环境污染、公共服务,尤其是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评价官员的机制当中;所谓挤水分,就是将统计作假列入失职渎职甚至滥用职权的范畴,加强惩罚力度,以重典矫正作假泛滥的空气,重树统计尊严。

  
随想:关于GDP的笑话有很多。比如,有领导下基层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的GDP有多少?地方干部惶恐回答:我们这里只养鸭子,不养鸡,只有“鸭的屁”,没有“鸡的屁”……在许多老百姓的眼里,GDP的确没有什么意义,它不过是官方的统计数字而已。好比说,北京市2008年人均GDP达8000美元,但“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意味着公众能够获得人均8000美元的收入。此外,GDP也是可以人为操纵的,大投入、大项目往往能够直接推高GDP,但这与民生福祉的改善同样不能画等号。何况,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吹牛是不用上税的(起码不用吹牛的官员缴税),GDP注水后,最终会成为谁的虚拟政绩与实在提拔,不言自明。有人说取消GDP是“因噎废食”,其它统计注水将取而代之。GDP本身不具“原罪”,这种想法是理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明显与老百姓感触截然不同的统计数据如何论断,对于统计造假如何惩处,对于统计造假的既得利益者(仕途上获得提拔者)能否“回溯”追究责任。如果这一切始终模棱两可,那么许多问题恐怕不过是在画圆圈——从起点回到起点。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棒子的企业最近一年多,大量偷逃,虽然有韩国棒子卑鄙的一面!但为了GDP,为了招商引资,把这些“恶狼魔鬼”引进来了,还“给它们贷款、厂房、三通、招工、减免税费等“一系列的优厚待遇,结果呢?——农夫和蛇啊!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