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Nvidia发布G70之后,期间人们对ATI的R520一直基于了厚望,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ATI一直无法如期拿出最终版本的R520;于是R520的发布日期也是一拖再拖。在经历了数个月的延期之后,ATI终于完成了R520的最终的设计,并正式于10月5日正式发布和部份投放市场。而10月5日也是ATI把其代号为Fudo核心的R520给人惊人表现的日子。
不过随着产品的正式发布,R520被真正推向了前台,而其具备的新特性以及高工作频率等都让人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在发布之前的一些性能透露上看,R520虽然仅仅具备16管线,但绝对有效率和GeForce 7800GTX相比,甚至还拥有更加突出的效率。

基于R520核心的显示卡被命名为Radeon X1800系列,其中高端的版本为X1800XT,其工作频率为625/1500MHz,低端一些的版本为X1800XL,工作频率为500/1000MHz,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X1800XT可能是遥不可期的产品,毕竟其售价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对于高级发烧友来说X1800XL的售价似乎还相对平和一些,至少比其X1800XT来说还是拥有很大的价格差距的。

R520是一款核心改进很大的产品,相比原来的R300时代开始的设计思路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可以说R520是一款彻底改变ATI架构的产品之一。R520采用TSMC的90nm Low-K工艺生产,整合3.2亿个晶体管,这也是目前独立显示卡中单芯片整合度最高的产品了。要知道3.2亿个晶体管比R480整合的1.6亿个高出一倍,同时也比24条管线G70的3.09亿个多出不少。

R520核心还是采用了相对传统的vertex Shader同Pixel Shader分开的设计,其整合了多达8个的Vertex Shader单元以及完整的16条Pixel流水线。相比原先的R480来说,其Vertex Shader单元增加了两个,但Pixel流水线数量保持相同,相信很多人会认为R520的实际效率应该也就和R480类似,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的,相对NVIDIA只是把Pixel管线提升到24条,ROP单元还是停留在16条的样子,R520却相比R480进行了全面的大范围改进。而R520可以看做是更优化的16管线设计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