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632
  • 回复2

[六安民生] 硝烟散尽,一抹红色飘扬——“重走长征路 寻找六安人”采访团走进广元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4日,“重走长征路 寻找六安人”六安市媒体采访团继续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来到了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苍溪县,前往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遗址、红军渡等地,感触红四方面军在那里留下的点点滴滴。


  旺苍木门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4日上午,采访团一行一路奔波来到广元市旺苍县木门会议遗址。记者在遗址内看见,红军当年作战使用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静静躺在展柜里供参观者瞻仰,屋内的桌椅板凳仿佛将我们带回了80多年前那个重要会议的现场。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的第一个重要军事会议,木门会议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它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八月桂花遍地开,穷人盼望红军来,打倒地主国民党,创造一个新世界……”在旺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唱出了当年旺苍人民期盼红军到来的心声。1933年1月,红军进入旺苍木门镇,建立革命政权。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会议后,红四方面军空前壮大。”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馆长邓全龙一边介绍遗址内的文物,一边讲述着木门军事会议的故事。1933年底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的木门寺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100余川陕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来到木门寺参加会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主持。会议着重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还决定将红四方面军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会议后,红四方面军逐渐发展壮大,由入川的4个师1.4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


  据了解,旺苍县委、县ZF着眼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提升红军精神内涵,正在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浓郁红色文化气息的魅力古城。


  嘉陵江畔 穿越历史寻初心


  塔子山上默默耸立的古白塔,脚下滔滔的嘉陵江水,讲述着当年红四方面军英烈的故事……采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三个多小时又来到苍溪红军渡。


  嘉陵江,起源于秦岭山脉,奔流于高山峡谷间,与长江汇合于重庆,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1935年3月28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夜色苍茫中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实现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之旅。


  记者看到,在苍溪红军渡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81年前的石刻标语口号:“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1935年3月28日晚,徐向前总指挥发出“急袭渡江”的命令。很多红军战士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为纪念红军强渡嘉陵江,一座雄伟的雕塑后来矗立在了嘉陵江边。塔山湾渡口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军渡”。


  81载悠悠岁月,战争的硝烟散尽,嘉陵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往事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永存。“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后,这里群众见证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主动捐粮支持革命。如今在广元,红军精神一直薪火相传。红军长征那种艰苦奋斗、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元儿女。”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帖君帮动情地说道。(记者 桑宏 余浩 来源大别山晨刊)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11-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精神早现实生活中永垂不朽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革命 寻找精神 寻找伟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