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268
  • 回复2

[六安事儿] “重走长征路 寻找六安人”——袁家沟口村的红色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5年7月,长征中的红25军来到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袁家沟口村,在此巧设“布袋战”,全歼尾追之敌陕西警备第一旅,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袁家沟口伏击战是红二十五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袁家沟是一条长约十多里的深沟,两旁山高林密,当年红25军和游击师战士就是在这里埋伏打败敌人的。

  1935年6月29日下午,唐嗣桐率领的国民党陕军警备一旅一路尾追红二十五军至小河口。红25军经实地勘察,发现小河口地形较开阔不便设伏,便退到袁家沟口。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小河口镇纪委书记 李虎:红25军利用当地有利地形,我们这狭长的地形,在前面山口,诱敌深入,在前面埋伏了部队,作为布袋口,等敌军警备一旅进入布袋口以后,把布袋口扎住。
11.jpg
  7月2日上午,敌军进入伏击圈,此时红25军一部按照预先计划悄悄移动,截断了敌军退路,扎紧了“布袋口”。随着设在袁家沟口西北凤凰山的红25军指挥部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红军各种武器一齐朝敌人猛攻。面对突如其来的枪声、吼声,敌军慌乱了起来,开始四处逃窜;士气高昂的红二十五军冲入敌阵,迅速把敌人分割包围于河沟之中。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红二十五军获得了全胜,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毙伤团长以下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余支。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小河口镇党委书记 申俊峰:袁家沟位于鄂豫陕边区中心地带,成立鄂陕边区,便于筹备粮款,养护伤员,搞土地革命,有充分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这场胜利的关键。

  在袁家沟口村入口处,“鄂陕边区苏维埃ZF”纪念碑高高耸立,1935年4月,在鄂豫陕省委的领导下,鄂陕边区苏维埃ZF在袁家沟口成立。

    你看到的这条青石小街就是山阳县袁家沟口街。1935年4月上旬,鄂陕边区苏维埃ZF在这宁静古朴的街上成立。这里就是苏维埃ZF办公的地方。
22.jpg
  当年,鄂陕边区苏维埃ZF辐射湖北郧西,陕西山阳、镇安、柞水等区县,下辖鄂陕边区7县区47个乡的苏维埃ZF,根据地人口8万余人,区域面积3600平方公里,一个由边区到县、区、乡、村的五级红色政权体系基本形成。鄂陕边区苏维埃ZF尽管只存在一年多时间,但为红军提供了固定的大后方,红军的军需物资、伤病员也有了安置点,红25军作战后缴获的武器弹药等也都运到袁家沟储存。

记者:董俊 吴敏 夏惠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12-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历史根据地啊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记忆呀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