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消费市场的“集结号”早已吹响:抢购车票、置办年货、挑选礼品、计划出游……几乎与春节有关的每一件事都要花钱。对皋城市民来说,即将到来的春节不仅是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佳节,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消费盛宴。 
 
 在商业高度繁盛的消费时代,并不仅仅是春节,几乎所有的节日都几近成为刺激消费的符号。这也令不少人开始有了“消费焦虑”,在节日的消费氛围下,觉得心好累——觉得花钱也难买开心、难买省心、难买安心。那么,“消费焦虑”到底原因何在?该如何缓解,怎么才能开心消费呢?  
 价格焦虑,难买开心  
 “棉衬已带回,速速来取。”刚从国外回来的李军在朋友圈家庭群中一没秀美景,二没晒美食,反倒是贴了张帮家人带的小半旅行箱衬衣的图。  
 “咋连衬衫都从国外往回背?”面对记者的疑惑,李军说:“衬衣品牌是多,但一些叫得上名的衬衣品牌动辄一件五六百元,没牌子或网上便宜的‘低质低价’的也不少,相比而言,国外的衬衣价格显得更实惠,我身边一些同事现在都是趁着开会或出差成打带衬衣,很划算。” 
 
 “快过年了,看着别人淘宝购物车里满满的物品,平时听着同事们总讨论哪件衣服打折,哪件衣服划算。”市民陈玲说,她也有些焦虑了,“自己衣服化妆品够穿够用,没啥需要买的,可朋友们都在讨论这些,说现在有这样那样的优惠,感觉自己不买的话会不会吃亏了?”  
 陈玲的同事王芳是个网购达人,谈起年前网上的促销打折活动,真是一肚子话要说,“前段时间加入淘宝购物车里面的衣服今天居然涨价了,年前不是应该降价打折吗?本来准备买了春节期间穿的,现在这件衣服我还要不要买呢?” 
  
 紧接着,她又指着手机淘宝购物车跟记者吐槽道:“还有,这双鞋子我也看中很久了,今天还有优惠券领,买了可以省下一笔钱,但是看到另外一个网站上面也有同款鞋子,他们不领券,但是要送2双袜子,正好我也缺袜子穿,价格算起来也差不多,我该买哪双呢?”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随着春节的临近,网购达人以及现实在的“购物狂”们的焦虑越来越明显:自己是不是该买东西应个景?什么都不买会不会错过了这难得的优惠券或者折扣活动呢? 
  
 品质焦虑,难买省心 
  
 眼下,我市各大商场超市里的年货专区都已上齐,电商平台已经纷纷推出了年货选购专页。就在不少市民穿梭各商场超市抢购年货的时候,不少人已经“宅”在家中就把年货办了。 
 
 记者在一些超市走访发现,目前主推的年货主要有坚果零食、酒水饮料、粮油干货等几大类型。同样,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坚果零食如琥珀核桃、盐焗腰果、奶油小核桃等商品近期销售也非常火爆,一些销量高的单品订单量达到近万件,相比平时增长约五成以上。但是,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核桃、红枣、开心果、杏仁”等热门年货种类发现,销量排在前列的均是单价较低的品种,从买家评价来看,商品的品质参差不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下,许多市民买食品或者品牌商品时都格外仔细,品牌、生产日期、QS标志等等都仔细地比较来比较去。个别细心谨慎的市民在买东西时,手上甚至还拿着小纸条对着商品逐一仔细对照,有的市民甚至还习惯拿着手机扫码验证,说品质问题已引起全民焦虑或许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品质,市民最为关注的还是婴幼儿的食品和用品。对于一个新晋妈妈,市民李女士说,她每次给孩子买东西就显得特别焦虑。“想给孩子买钙片和DHA,买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现在吃进口产品的人很多,我就怕国内的质量跟不上,又怕找代购买国外产品买到假货。” 
  
 李女士坦言说,在购买宝宝的食品用品上,因为担心商品质量和真伪等问题,似乎变成了一件特别焦虑的事,“关于过去的奶粉问题,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令我们这些父母时刻处在恐慌之中,到底该买哪些产品才对宝宝没有伤害?” 
 渠道焦虑,难买安心 
  
 “我刚结婚,今年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第一次过年,我最近都在网上选购年货呢。除了食品类年货在网上购买,其余的红包啊、对联啊等等也都选择网上购买。”家住恒生阳光城的田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亲自操办家里的年货,“不过,冬天外面这么冷我也不想出去,网上什么都有,感觉价格还比较实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下,面对实体店、各类网店、海外代购等购物渠道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信息,究竟选择在哪里出手,才能买到价格最实惠的商品就成了一大难题。 
  
 对于熟悉网络的年轻人来说,网上置办年货更加方便,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不过,最近市民孙丽网购年货时,却遇到了烦心事。日前,她因“贪图便宜”,从某电商平台网购了5斤优质纸皮核桃花了150元,收到货发现坏果有不少,单价算下来跟她以前在超市购买的差不多,但因无法单独挑出来退货,只好“一扔了之”。“虽然购物渠道多样化,但感觉就像碰运气,线下买又怕买贵了,线上买呢,又怕买假了,或者买到质量不好的东西,真有点焦虑。” 
  
 还有许多年轻市民喜欢选择海外代购买年货,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海淘量的增加,销售假货也随之多了起来。“如果卖高仿品,利润空间就非常大了,就算要千里迢迢将假货运出国‘镀金’,也比买正品要赚得多。”他还透露,一些代购商家提供的所谓的专柜赠品和小样也有很多假货。还有商家卖大牌化妆品的分装品,把原装化妆品拆分到很多小盒子里卖给消费者,其实这些分装品里有非常多假货。 
  
 “不能单一的说线上或者线下更好,不同的人在乎不同的体验,所以商家都能在自己的渠道里做得更好。”一家超市的销售负责人李先生说,目前传统的超市、以及年货市场也都迎来了销售的高峰期,他认为,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传统市场的销售份额还会进一步上升。“所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服务。” 
  
 少一些跟风,理性消费 
  
 “其实,消费焦虑症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如商家的促销诱惑、从众心理、虚荣心等等,克服焦虑症最关键的是要理性消费,人们常说‘有钱不置半年闲’,但切莫因为‘便宜’买下一大堆暂时不用的商品,长期放在家里。也就是说,克服消费焦虑症还要克服从众心理,千万不要‘因为别人都买我也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裕安区教育局心理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孝玉介绍道。 
 
 黄孝玉认为,对于消费选择困难,除了有商品品质等客观因素,也与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有关系。“如果你正遭受选择困难的烦扰,可以试试通过自我调节的方法缓解焦虑,例如多做减法,有利于避开选择困难,也许会让购物过程更简单、更愉悦。”在她看来,消除选择焦虑,就要勇敢地为选择负责。“要悦纳自我,接受现实。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如果缺乏自信,每次都觉得眼光没有别人好,久而久之就没了主见。只有亲身经历一次次选择的磨砺后,消费才能变得更成熟,承受力也会逐渐增强。” 
  
 同时,黄孝玉建议,在做出购物选择时,不要在意细节,不要在意价格上的一点点差异。“事实上现在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不在乎商品的那一点差异,如果因为这一点点差异,而整天动脑伤神,其实从交易成本经济学上来说,也不值得。” 
  
 对于眼下火热的年货市场,怎样才能选择称心如意的年货呢?有着多年采购年货经验的李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买东西时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货比三家’,认为选择的品种越多,越能买到满意的商品。但有时候,挑选余地大了,反而容易看花眼,更难以做决定。”所以,她认为,这时不妨想一想,“完全正确的选择”固然好,但做选择的成本太高,不如退而求其次,就是在做选择时相信不管自己选择了什么,都是在当下能做的“最佳选择”。(记者 桑宏 六安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