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限过三周 火锅仍未“亮锅底” 热线实录:上个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餐饮企业必须在5月底之前,须公示自制火锅底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如今大限已过半月,我市火锅餐饮企业依然对此不置可否。 市民来电质疑,明文规定下,火锅底料何时能“亮相”,让百姓吃的安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5月31日以后,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新增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须到监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并按要求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凡未及时备案或未及时公示而使用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并一律列入黑名单。 调查: 火锅店都没贴公示 在皖西路傣妹火锅店,环顾店面四周,并没有看见火锅底料公示,该店负责人给记者出示了一份傣妹火锅店配料表,上面标有葱、姜、蒜、花椒、辣椒、鸡精、味精等底料配方。 为何不将该内容公示出来?“本店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而且火锅底料并不是自制。”该负责人解释道。 在重庆刘一手火锅店,记者也没有看见相关公示,该店服务人员在记者的要求下,拿出了一袋火锅底料,在底料袋右下方标有食品安全QS标识,配料成份包含花生酱、植物油、香辛料等十几种添加成份。 “本店的火锅底料都是从重庆刘一手总店配送过来的,已经过食品安全部门的检测,添加剂使用种类及剂量都在合理范围之内,不需要再做公示。”该服务人员说道。 在草原人家火锅店里,公示依然没有出现。当问到自制火锅底料须公示使用添加剂名称时,该店员竟然茫然不知此通知。 在采访过程中,商业机密常被商家拿出来做“挡箭牌”。“这些底料成分的配比比例,我们并不了解,公司也不会将秘方告诉加盟店,因涉及到商业机密问题,公司统一发货,我们只是做代理销售。”重庆刘一手火锅店负责人说道。 质疑: 公示能让食品安全吗 在调查中,消费群体对食品安全添加剂的公开化表示质疑,市民何先生说:“现在消费者是谈剂色变啊!辣椒红、一滴香、嫩肉粉这些添加剂,每天翻着花的出,这样的名词太多记都记不住。” 市民刘女士表示,现今餐饮行业竞争如此激烈,谁会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火锅店将自家的火锅底料来一个‘底朝天’,这些商家的竞争力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就算公示也只会公示些“无足轻重”的食品添加剂,毕竟作为消费者,并不能对其进行检测。公示出的添加剂最终解释权还将归商家,消费者依然被动。花生酱、酱油、芝麻酱这些常见配料谁不用,完全是形式主义。” 监管:非自制底料怎么管 难道火锅店底料不是自制就不必公示其添加剂吗?金安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餐饮企业用的火锅底料是成品,是不必公示添加剂名称的。但所购成品火锅底料,必须出示进购票据以及台账记录。 餐饮单位不得以火锅底料是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示。 对于从事火锅经营的店面,要到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相关备案、签订承诺书。对应当备案公示而没有备案公示,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餐饮服务单位,将纳入“黑名单”重点监管。 但在记者走访的几个菜市场,“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轻易就可买到,这些添加剂又该如何监管? 该负责人坦言,由于食品添加剂种类太多,再加上检测食品添加剂成分的硬件要求过高,检查这一项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平时监管只能对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联系号码,只要不是三无产品,就视同合格。 下一步,市药监等部门将加强巡查和抽检力度,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实施重点监管,一旦发现涉及非法添加的,将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于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将坚决按《食品安全法》等法规严肃处理,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权益。 廖小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