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88
  • 回复7

[六安事儿] 现代汉语词典为何取消lu(六)的地名读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字有两个读音,就是(liu)和(lu)。《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取消(lu)的地名读音,到底对不对?我的结论是:取消(lu)的读音是正确的,但是编者没有说清楚。(liu)的读音,则是继承了古音。而(lu)音是吴语方言的遗留,作为正音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可以取消了。

20130829rb09bRB9Cb001-5258662.jpg


  1,(liu)音是由古音演变而来的。在皋陶、英布、汉武帝时代的所谓古音阶段,“六”字音怎么读,这里不去细说。从唐代到宋代的1600多年间,“六”字的读音,今有大量的官家颁布的韵书和明示读音的韵图作为依据。比如,传世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记载只有一个读音:“入声,一屋,六,力竹反。”宋代《广韵》:“六,力竹切。”宋代《集韵》相同。唐代中晚期的韵图《韵镜》中排列在:“内转第一开,屋韵,来纽,三等。”按照音理,相当于今音(liuk)。而与今音不同的是,只是多了个入声塞音韵尾(k)。到了元明清的600多年间,语音发生巨大的的变化。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北方语区和江淮官话区,那个入声三个韵尾之一的(k)音的消失。比如,元代周德清的名著《中原音韵》中,“六”字归在“尤侯”韵,去声,相当于今音(li?u)。这就和普通话的读音,基本接近了。所以,通过以上“六”字的语音演变规律的分析,读者自然明白,(liu)字的读音,才是传承了古音。


  2,(lu)的读音,是古代吴方言的遗存,又受到北方官话的影响,而自然出现的读音。我们知道,六安古代三国时代就属于吴国,定远鲁肃、庐江周瑜,都是吴国名将。现今六安、滁州等地的一部分,可以归到南京片的吴方言区中,当然也包括六合县。我们知道,当今的部分吴语区,读“六”作(loh),或者读作(lo?),带有轻微的入声余韵。而作为六(lu)安的方言,则没有(h)、(?)的韵尾,这是由于受到江淮官话的影响,那个喉塞音就基本消失了。这应该就是读(lu)音的来源。


  至于《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所谓“文白”云云的答复,地方学者引用《康熙字典》作证等等,皆不得要领。作为安徽的学者,有必要把“六”字读音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便给大众和学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陈广忠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3-8-2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lu)安不叫六(liu)安 憋屈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的东西不可丢弃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就是学者,你们学了 就要改变我们?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都是读lu
你们非要日怪改成读liu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怪LU安了 真是的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习惯性叫作6安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大六安帝国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成历史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