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木、洋娃娃、小汽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当下最火的玩具已经电子化,PSP、iPhone、iPad、iTouch才是潮爸、潮妈买给孩子的时尚礼物。玩具本身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在娱乐中更好地适应生活,然而从“水果忍者”到“捕鱼达人”,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娴熟地操控着各种游戏时,作为父母,你是否想过,这些所谓的高端游戏是否适合孩子们?
电子玩具让孩子变“宅娃”
刚刚过去的十周岁生日让在我市某小学上五年级的东东收获颇丰,除了吃大餐、买新衣服,他还得到了一部梦寐以求的iPadmini。原来东东生性好动,在家待不住,如何搞定好动的儿子就成了东东父母的一个大难题。后来经人支招,给孩子买了一部iPadmini。果不其然,一上手东东就陷入了痴迷的状态。
“尽管他不嚷着出去,我也清静了。但我慢慢觉得这样其实不好,将孩子宅在家里,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对于电子玩具带来的利弊,东东爸爸难以权衡。
据了解,类似东东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电脑、网络游戏机、手机等早已得到普及。这些可快捷获取信息的电子产品已“荣升”为时下小学生书包中的“重要成员”,成为不少孩子生活闲暇中的“必备玩具”。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孩子接触互联网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时段,不少都是在10岁前就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已“触网”。而不少家长更是把电子产品当成与孩子谈判的“筹码”,听话不听话,一个iPad说了算!
玩具电子化让家长为难
对于过早接触高端的电子产品,在一些家长看来,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而另一些家长则对此表示担忧。
“很多朋友的孩子,都与手机交上了朋友。”前不久,市民蒙女士带孩子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婚礼现场有五六个孩子,他们不是凑在一起疯闹,而是一人一部手机,低着头玩着切水果、赛车等游戏。“有些小孩子才三四岁,说话还词不达意,但玩起游戏来已经驾轻就熟了。”蒙女士说道。
玩具本身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在娱乐中更好地适应生活,然而,随着各类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其强大的游戏功能在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因过度使用带来了隐患。现读小学六年级的多多(化名)是一个典型的“电脑谜”。他不仅会熟练操作电脑系统,还喜欢玩通关网络游戏。大家都称赞多多年幼聪明,但是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多多的视力大受影响,小小年纪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孩子挺聪明的,上手特别快,但是后来发现电脑对他的吸引力太大,回家之后就不离手,不仅视力渐渐变差,也变得不爱跟家长讲话了。”多多的妈妈说。
沉迷电子产品不利身心健康
“儿童时期,视神经、视力调节机能等组织器官尚处于不完善时期,这时,任何用眼负担和不良刺激都会影响视力发育。”据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王秋玉介绍,从该科接诊的情况来看,儿童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幼儿园的孩子都出现了假性近视,这些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对视力的影响外,一些带有声光效果的电子玩具也会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保持坐姿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最重要的是,电子产品阻碍了亲子之间、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性情成长极为不利。
“我们就接待过一些年轻父母,他们说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爱说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王昆告诉记者,儿童过早迷恋电子产品,会增加孩子焦虑、挫折、急功近利的性格,久而久之,注意力全在电子游戏上,忽视了与父母亲近、老师沟通,不愿与人接触,也会和整个社会脱节,对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既然迷恋电子产品或给低龄孩子的健康埋下这么多的隐患,那么该怎样避免呢?对此,王昆表示,家长要真正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不能放纵孩子依赖电子玩具。由于孩子认知和辨别能力差,家长事先要注意对电子产品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过滤;同时,引导孩子有节制的玩乐,正确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对于已经对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去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多参加互动性活动,最好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多参加户外活动,分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