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热衷“假期阅读”,而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易陷“娱乐化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在孩子们的漫长暑假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假期,读书的孩子并不算少。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阅读观念的变化,孩子们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都全方位“更新换代”,而且还出现了“年龄越大,阅读时间越短”的怪象。
小学生看完儿童文学,又看四大名著
暑假,书店是“小书虫”们最热衷去的地方之一。过道上,书架下甚至楼梯台阶上,到处都有捧着书仔细阅读的孩子。
小女生王思艺是个标准的“小书虫”,暑假刚过去二分之一,她已经顺利将学校的“读书作业”完成了。
“这个暑假,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作家是旅德作家程玮的系列《周末与米兰聊天》、《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这两个系列的书都有很多本呢,我都看完了。”
小王同学对于阅读有着惊人的兴趣,做完老师布置的“读书作业”,意犹未尽的她还主动给自己“加餐”。
“我的妈妈是老师,所以在我们家,每天晚上全家人都会一起看书,爸爸妈妈和我都安安静静地捧着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这样的感觉很美好。”虽然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但是王思艺已经开始阅读四大名著。
中学生读书方式在变,有人循着电影读原著
小学生们的阅读大多是依照老师开出的书单来“按图索骥”,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假期里读什么书就得完全靠自己了。
即将上初一的胡艺妍选择了用读书来充实这个特别的假期。“爸爸给我买了台湾作家刘墉的《超越自我》,还有法布尔的《昆虫记》,看完这些书,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份作业——写读后感。”
初三刚毕业的刘博远这个暑假便迷上了电影的原版小说。
“外国的电影,如《饥饿游戏》也是源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同名小说,看完这些电影,我都将原版书找来仔仔细细地看一遍,这样对于电影和书本其实都是加深印象的过程。”他说道。
记者小范围调查:年龄越大,阅读时间越短
假期里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有多少?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向每一位受访的学生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却迥异。
甚至出现了“年龄越大,阅读时间越短”的怪象。
小学生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约为一到两个小时。相比之下,部分初中生的阅读时间都打了个对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高中男生说出的回答更为“惊人”,他的假期几乎和阅读“绝缘”。
“平时看书做题目就够累的了,放假的时候再找新的书看,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么?假期的时间对付七七八八的辅导班就够呛的了。”这位高中男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电子书打破了纸质书的“垄断”
每到暑假,各大书店里往往一片人声鼎沸的场景。
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电子书商城同样热闹非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新媒体的“攻占”下,传统的纸质书逐渐丧失了“垄断”地位,部分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基本抛弃了纸质书,通过电子书同样可以观知一切。
“下载一个电子书阅读器,想看什么书基本都能找到,又轻便又快捷,翻纸质书的话多麻烦,还不一定卫生呢。”学生小袁告诉记者。
但也有同学认为,翻着电子书,完全丧失了纸质书翻页的快乐。
专家指点:
不要用固化的模式来“量化”阅读
做完一张试卷能得到一个得分,做完一本练习册可以得到老师批阅的一个大大的“阅”,看完一本书又能得到什么?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阅读”的概念有些飘渺。
六安市教研室主任何鼎友表示,阅读是一项“长效工程”,不能简单的用固有的评价模式来“量化”。
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阅读方式的一种。
“阅读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和未来,并会对个人修养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
何鼎友表示,阅读和孩子们语文水平及写作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家长们在注意孩子们眼前的升学等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是应该对阅读予以一定的重视。
何鼎友建议,孩子们应该通过阅读来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理水平,不能过多地向“娱乐化阅读”的倾向“靠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