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闷热的天气,不免会感到乏力。对于理财市场而言,最近一段时间的收益率也颇为“疲软”。记者走访发现,不仅互联网“宝宝”类纷纷“中暑”,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同样出现下滑。面对这样的状况,市民如何理财才更加划算呢?
6月底,央行降息降准,对于股市来说,是个利好,而对于互联网“宝宝”们,却是个不好的消息。加上银行“季末效应”的影响,下半年以来,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滑。记者查询发现,截至上周五,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4620%,这与年初的6.738%相比,降低近五成。实际上,从6月中旬开始,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首度跌破4%。进入7月,收益率再度降至历史最低,跌破3.5%。与余额宝类似的微信、QQ的理财通,京东小金库等“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无一例外,均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传统银行理财同样不乐观。在市区多家银行网点,记者咨询了解到,目前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以往很常见的6%以上收益率产品基本上没有。有理财经理介绍说,自从央行降息降准之后,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开始了下滑,不过受上一波股市震荡回调影响,一部分股民资金回流,理财收益虽低但仍不愁卖。
有银行理财师分析认为,“宝宝类”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是大额存单、银行协议存款等。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央行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这意味着“宝宝类”投资标的收益下降,相关产品收益也就跟着降了。建议市民重点筛选银行中较高收益率、投资风险较低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比如投资期限在6个月、12个月的产品,以此来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收益。此外,国债、大额存单也在各家银行定期发售,稳健型投资者可以考虑认购。(记者 刘进)
|